电子病历新规落地,医院将和保险公司全面联网,买保险越来越难了?
凡是买过保险的都知道,你的保单能顺利承保,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而是你的健康状况能否达到保险公司的要求,很多人在买保险这件事上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明明知道保险必须要买,也知道不买保险的后果是什么?却总喜欢拖着,拖来拖去的后果不是拒保就是被加费承保,当你想回头时,已经为时已晚。
电子病历不过关,医院要降级
4月13日,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重庆召开“中华医院信息管理大会(CHINC)。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发表了《我国智慧医院建设现状与未来》的演讲,提出"新时代医院信息化应向智慧化过渡”,并指出应加强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的考评。
“三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并将“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指标列为国家监测指标。
虽然国家早在2017年就出台关于电子病历普及的相关文件,但各大医院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医院并没有执行到位。
为此,2018年8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将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就在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强调了医院评级要过“电子病历关”,按照相关规定,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电子病历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评分3级的要求是,要实现医嘱、检查、检验、住院药品、门诊药品、护理至少两类医疗信息,跨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在电子病历评级的硬指标要求下,一些没有电子病历的医院开始引进电子病历,有电子病历的医院开始更新原有的电子病历。
电子病历对买保险的影响
电子病历,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是指医疗机构用信息化的手段,将门诊、住院患者的病情、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过程,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编码,记录下来:
内容包含了患者在医院所接受的各种检查记录、医师为患者所做的治疗记录以及对患者的护理记录。
目前,中国的电子病历系统划分为两种:门诊电子病历和住院电子病历。
根据电子病历管理有关文件要求:各家医院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电子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出院之日起不少于30年。
这样就意味着近30年任何一次住院病历都可以被查到,门诊的疾病史也可以被查到15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傅卫曾经表示,商业保险公司与公立医院共享医疗数据应该属于今后医改的一个方向。
这就意味着医院和保险公司全面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每一次去医院看病保险公司都会知道,每一次去医院看病将成为你能否顺利买到保险的重要依据,将来买保险还真不是有钱那么简单了!
而以年轻和健康作为投保资本的保险,以后真不是想买就能买了,任何一个细微病历都有可能被加费,任何一次住院记录都有可能被拒保或被加费,买保险正式进入“限购模式”!
保险+医疗 理赔很简单
有商业保险的患者有福了,很多医院已经开始接受保单直接挂号了!
近期河南省政府官网发布了一篇文章:《百家医院商保直接结算平台上线,医疗领域的“支付宝”来了》。
据了解,这正是此前在山东和辽宁试点的“保险+医疗”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终于开始大规模推广了。
全国各地很多医院已经张贴了商业保险挂号的牌子了!
这意味着购买商业保险的患者可以享受“医疗+商保”线上支付,商业保险实现即时“秒赔”,患者不需要再提交病历、发票等纸质材料,由保险公司直接和医院进行实时结算。
此次启动百家医院商保直接结算平台,为投保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理赔服务。引入了“医院+医保+商业健康险”的模式。将商业保险融合到患者看病的过程当中,如此一来,患者医药费的结算将更加的便捷。
央视晚间新闻报道:为了方便患者,医院与多家商业保险公司联合建立了“商业健康险直付系统”,“保险+医疗”模式,其实就是将保险和医疗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