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国数据出炉;胃癌有望迎来新药

本期提要

 

  1. Lancet Oncology:术前放疗不应视为腹膜后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2. CCR:氟马替尼可以作为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

  3. CCR:DNA疫苗可能会帮助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延迟进入去势抵抗阶段

  4. 新药:MDM2-p53抑制剂APG-115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胃癌

 

 

 

1

 

Lancet Oncology:术前放疗不应视为腹膜后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9月14日,一项关于术前放疗联合手术对比单独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NCT01344018)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结果显示,术前放疗不应视为腹膜后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1.jpg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III期研究在欧洲和北美的31个研究机构开展,入组标准主要包括:

  • 患有组织学证实的可手术且适合放疗的局部原发性腹膜后肉瘤

  • 年龄≥18岁

  • 以前未接受过该疾病的治疗

  • 世界卫生组织(WHO)体力状况评分(PS):0-2

  •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

 

 

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或单独手术组(按照医院及PS进行分层)。放疗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剂量为50.4Gy(共28天,每天1.8Gy)。手术的目的是完全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是否进行器官整体切除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主要终点是腹部无复发生存期(RFS) 。

 

结果显示,放疗加手术组的腹部RFS为4.5年(95%CI:3.9-NE),单纯手术组的腹部RFS为5年(95%CI:3.4-NE),HR为1.01(95%CI:0.71-1.44,log rank p=0.95)。

 

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是淋巴细胞减少(放疗加手术组:77%,单纯手术组:1%),贫血(12% vs 8%)和低白蛋白血症(12% vs 4%)。放疗加手术组的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比单纯手术组多(24% vs 10%),因SAE而死亡的事件也较多(1% vs 0%)。

 

研究者表示,术前放疗不应视为腹膜后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2

 

CCR:氟马替尼可以作为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

 

 

9月14日,一项关于氟马替尼对比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CP)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NCT02204644)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结果显示,接受氟马替尼治疗的患者缓解率更高,且能更快更深地缓解。

2.jpg

在这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中,394名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氟马替尼组(600 mg每天一次,n=196)或伊马替尼组(400 mg每天一次,n=198)。

 

结果显示,氟马替尼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的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33.7% vs 18.3%, P=0.0006),12个月时MMR率也更高(52.6% vs 39.6%, P=0.0102)。3个月时,氟马替尼组患者的早期分子学缓解(EMR)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82.1% vs 53.3%, P<0.0001)。

 

此外,与伊马替尼相比,接受氟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在6、9和12个月达到分子学缓解(MR)4的比例更高(6个月:8.7% vs 3.6%,P=0.0358;9个月:16.8% vs 5.1%,P=0.0002;12个月:23.0% vs 11.7%,P=0.0034)。

 

12个月时,伊马替尼组有4名患者进展为加速期或急变期白血病,而氟马替尼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此类进展。氟马替尼组患者发生水肿、四肢疼痛、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低磷酸盐血症的次数较少,发生腹泻和丙氨酸转氨酶的次数较多。

 

研究者表明,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氟马替尼治疗的患者缓解率更高,且能更快更深地缓解,这说明氟马替尼可以作为治疗CML-CP的一线药物。

 

3

 

CCR:DNA疫苗可能会帮助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延迟进入去势抵抗阶段

 

 

9月14日,一项关于编码雄激素受体配体结合结构域(AR LBD)的DNA疫苗(pTVG-AR, MVI-118)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NCT02411786)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结果显示,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患者使用pTVG-AR,安全性良好且能产生免疫,pTVG-AR可能会帮助患者延迟进入去势抵抗阶段。

3.jpg

在这项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中,近期开始雄激素剥夺治疗的mCSPC患者被随机分配至4组[两种不同方案的pTVG-AR+有或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为疫苗佐剂]。主要终点为安全性指标和免疫应答率,次要终点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到疾病进展的中位时间和治疗18个月时的PSA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显示,40名患者在3个中心入组。11位患者(28%)在治疗18个月之前发生了PSA进展,研究者没有观察到3-4级不良事件。根据&γ;-干扰素和人颗粒酶-B酶联免疫斑点法的检测,在30名可进行免疫分析的患者中,有14位(47%)对AR LBD产生Th1型免疫。无论是否使用GM-CSF作为疫苗佐剂,均能观察到患者持续的&γ;-干扰素免疫反应。产生免疫的患者相对于没有产生的患者,PSA-PFS显著延长(HR=0.01;95%CI:0.0-0.21;P=0.003)。

 

研究者表明,mCSPC患者使用pTVG-AR,安全性良好且能产生免疫。免疫产生与PSA-PFS的关系说明,该治疗可能会帮助患者延迟进入去势抵抗阶段。

 

4

 

新药:MDM2-p53抑制剂APG-115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胃癌

 

 

亚盛医药昨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公司在研原创新药MDM2-p53抑制剂APG-115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胃癌。这是APG-115获得的首个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4.jpg

APG-115为亚盛医药在研的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高选择性的小分子MDM2抑制剂,对MDM2具有高度结合亲和力,通过阻断MDM2-p53相互作用从而恢复p53的肿瘤抑制活性。APG-115是首个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的MDM2-p53抑制剂,已在中国和美国展开多项治疗实体瘤及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并在治疗胃癌的临床前研究中显示了相当的潜力。

参考来源:
[1]Bonvalot, S., et al. Preoperative radiotherapy plus surgery versus surgery alone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sarcoma(EORTC-62092: STRAS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10.1016/S1470-2045(20)30446-0
[2]Zhang, L., et al. Flumatinib versus Imatinib for Newly Diagnosed Chronic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 Phase 3, Randomized, Open-label, Multi-center FESTnd Study[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20, clincanres.1600.2020 10.1158/1078-0432.Ccr-20-1600
[3]Kyriakopoulos, C. E., et al. Multicenter Phase I Trial of a DNA Vaccine Encoding the Androgen Receptor Ligand-binding Domain(pTVG-AR, MVI-118)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20, 10.1158/1078-0432.Ccr-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