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带来了哪些附加效应
从2016年《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保险”)试点已经开展了4年。作为我国社保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长护保险的落脚点是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医疗护理,因此,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发展的成熟程度,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否较好地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长护保险制度的建立将为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带来机遇。
从试点情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发挥了制度本身的保障功能,还对服务供给侧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试点地区培育出了一批具备专业护理能力的服务机构,扩大了专业、专职化护理员队伍,推动了整个护理行业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如康复辅具等护理周边产业、产品市场的发展,为当地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护理服务市场日趋专业化 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专业的护理机构和护理队伍的空白是很多城市开展长护保险试点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在试点开展后,试点城市经过一系列的筹谋和积极行动,如今呈现出了护理机构、护理人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良好势头,当地的护理机构纷纷扩大规模,更吸引了很多外地的护理服务机构进驻当地。
第一批试点城市江西省上饶市从2017年1月开始实施长护保险制度,此前,虽然每个乡镇(街道)有一所以上敬老院,每个县(市、区)有1-2所福利院,但这些机构基本以“养”为主,可以说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失能护理机构。同时,专业的失能护理人员更是缺乏,全市有护理资质的人员不到300人,并且很多护工分散在各医院的住院部,远不能满足长护保险参保人护理服务的需求。长护保险试点对上饶市护理产业发展起到了显著带动作用,特别是2019年制度在上饶市全面扩围后,很多在外地有多年发展经验的护理服务公司都已经进驻上饶,部分护理服务公司也已经开始在乡镇一级布点设立分支机构。试点三年后,目前上饶市全市共有定点护理服务机构40余家,总投资规模超过7亿元,能够提供服务床位3200余张,全市专业护理员和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工加起来将近3000人,且这部分从业人员主要为当前最难就业的40岁到50岁的人员。
“从当前情况来看,上饶的护理机构已经慢慢培养起来。与试点之初很多参保人选择亲属护理相比,选择护理机构提供护理服务的比例的增加了超过20%,这对于未来护理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不过,上饶市医疗保险局局长局长郑寿庆也表示,上饶市的护理服务人员仍有较大缺口,接下来,将加大护理供给和护理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更多参保人享受护理机构提供的优质服务。
催生周边产业发展 康复辅具市场拉动效益明显
康复辅具相关产业的发展是长护保险带来了另外一个积极的社会效益。康复辅具能够改善、补偿、替代人体功能,具有辅助性治疗及残障预防功能,是很多失能人员高度依赖的器具。
江苏省南通市是国内最早探索康复辅具租赁业务的长护保险试点城市。据南通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介绍,在长期的居家护理上门服务中发现,家有常年卧床病人,往往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但所需康复辅具很多,单是成人尿不湿,不少市民每个月就得花上几百元,而那些功能性照护床、轮椅等,买起来更是价格不菲,但使用者的需求往往是阶段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南通市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基本照护保险辅助器具服务的意见(试行)》(通人社规〔2018〕15号),创新性地将医疗辅具纳入长护保险服务范围。这样一来,居家失能失智人员可以以每天1到10元不等的价格,租赁到包括轮椅、护理床、护理机器人等大型辅具;并能够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定量购买到包括尿不湿、护理垫、坐便椅、助行器等消耗型辅具。
“像这种每天都要用的尿不湿,我们每个月可以申请5包,每包只要4块5,要是在超市,一包要好几十元呢。”南通市民张某在长护保险定点辅具公司为其八十多岁的公公办理辅具领取手续时这样说道。这个月她还办理了半年的轮椅租赁,她表示,等天气好了,打算有空就推老人家出门晒晒太阳,也让常年卧床的老人能够感受到阳光的温度。
促进护理服务标准、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作为购买方,无疑会对购买到的服务提出要求。因此,各试点城市不断探索,明确长期护理保险支付的护理服务项目内容,明确服务的标准和内涵,从而促进了护理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
南通、上海、成都、青岛等城市均进行了系列探索。以青岛市为例,作为较早自行启动的城市,2016年6月,青岛市就发布了《关于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医疗护理服务实行标准化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青岛市护理服务标准化管理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机构应对失能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提供护理服务、实施满意度评价,通过综合评估主要找出失能患者健康问题和主要的护理问题。而根据护理服务综合评估结果,护理服务机构需要为失能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计划,并按照个性化护理服务计划为失能患者提供护理服务。2020年2月,青岛市又发布了《青岛市长期照护需求等级评估实施办法》,在明确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结果使用等的同时,进一步统一了民政、医保、卫健等部门关于失能人员的评估标准,实现了评估结果与护理服务提供相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