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救人还是在害人

在职场上有一个铁律,那就是:干的越多,错误越多,非议也就越多,或者说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活的永远都没有错。

 

说这个和化疗有关系吗?

 

有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化疗做了很多很多“好事”,也干下了不少“坏事”,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如梁启超所云:“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意思是说:天下只有平庸的人,既没有赞誉,也没有诋毁;如果全天下都诋毁一个人,此人算得上非常之奸雄;如果全天下都赞誉一个人,此人算得上非常之豪杰。

 

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治疗“肺痨”,没有治好,也没有治坏,华小栓的死和人血馒头没有一毛钱关系,我的理解这就是梁公口中的“庸人”;青霉素问世后彻底改变了感染性疾病的致命后果,救人无数,青霉素应该属于所谓的“豪杰”,誉满天下;而化疗药,好像就是那个全天下都在诋毁的“奸雄”了,谤满天下。

 

1-1.jpg

 

闲话少叙,接下来就看一看化疗到底是怎么回事。

 

化疗药物的问世:欢呼后的冷静

 

1943年,美国耶鲁大学的Goodman和Gilman等用氮芥在淋巴瘤小鼠中开展的研究中,发现氮芥有抗肿瘤效果,随后他们把氮芥用于一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结果发现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病情缓解。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后当时的医学界一片哗然,人们奔走相告,认为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人们已经找到了控制肿瘤的方法。但欢呼过后人们发现,氮芥的抗肿瘤效果并没有那么的神奇,病情缓解时间短,而且副作用大,于是人们开始冷静下来,重新看待抗肿瘤的治疗。

 

氮芥虽然没有达到人们期待中的效果,但作为化疗药物的鼻祖,氮芥开创了人类药物治疗肿瘤的先河。

 

到了1945年,波士顿的Farber医生在用叶酸治疗白血病患儿时发现,叶酸不但没有缓解病情,反而加速了患儿的死亡。Farber医生由此反向推理,用拮抗叶酸的药物治疗白血病患儿,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实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化疗,这个药物就是:甲氨喋呤。1957年,根据人工设想合成了干扰DNA合成的药物氟尿嘧啶,并被证实对直肠癌患者有效,1978年广谱抗癌药顺铂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至此,化疗才真正走进了肿瘤治疗的中心。

 

1-2.jpg

Farber医生

 

化疗药物是如何实现抗肿瘤的

 

我们都知道,细胞的增殖是由一个变成两个,再由两个变成四个,以此类推,数量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一个庞大的细胞团,在这其中,细胞的分裂增殖就是核心。

 

在人的生理活动中,细胞分裂增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有纺锤体形成、DNA的复制、RNA合成,需要有嘌呤和嘧啶的合成、某些必须的酶来参与,共同完成一个细胞的分裂周期,最后使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

 

在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细胞的增殖活动停止,细胞凋亡。

 

化疗药就是作用在了肿瘤细胞增殖的这些环节,干扰了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比如:作用于DNA的药物有: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妨碍嘌呤和嘧啶合成的药物有:甲氨喋呤、氟尿嘧啶、替加氟、卡陪他滨、替吉奥、吉西他滨等;抑制RNA合成(或破坏DNA)的有:更生霉素、平阳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比柔比星等;作用于微管蛋白,妨碍纺锤体微管的药物有: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长春花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的药物有:依托泊苷、伊立替康、拓扑替康等等。

 

总之,化疗药物破坏了肿瘤细胞分裂增殖的某些环节,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1-3.jpg

 

化疗药能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会不会有影响?

 

从上述机制可以看出,化疗药物对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但并不具备精准性,人体正常细胞的分裂同样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代谢旺盛的组织和器官,受影响也就最大。最典型的就是头发,人体的头发每天都会增长,增殖活跃,所以会首先受到化疗的影响,头发脱落;同样是毛发,眉毛脱落的情况就较少见,是因为眉毛增殖代谢缓慢,受到的影响也就较小。

 

骨髓负责造血,也是代谢旺盛的器官,人体的血细胞每天都在更新换代,所以受到的影响也就最大,化疗后患者大多会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就是因为增殖活跃受到的抑制就越重。

 

癌细胞形成后,其增殖代谢的速度会远远高于正常细胞,所以,化疗药物会对这些增殖活跃的瘤细胞会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从而控制肿瘤的增长,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而对于增殖缓慢或处于静止期的细胞,不管是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化疗的作用都很弱。

1-4.jpg

 

化疗治疗癌症到底有多大作用

 

一般来讲,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增殖越快,发生转移的风险也越高,对人的威胁也最大。这些高度恶性的肿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会很快导致人体死亡。

 

好在,越是恶性程度高、增殖快的肿瘤,对化疗越敏感,化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比如: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个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在以往,死亡率可以达到100%,但绒癌也是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在化疗药物问世后,绒癌很快得到了控制,即使是出现了多发转移的晚期患者,通过规范、完整的化疗,绝大多数可以完全治愈,绒癌也成了人类通过单纯化疗就能治愈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其它通过化疗治愈的还有霍奇金淋巴瘤、精原细胞瘤、侵蚀性葡萄胎等。

 

但也并非每个恶性肿瘤患者都这么幸运,大多数晚期肿瘤还很难通过化疗的方法治愈,其一,不会每个瘤细胞都处于增殖期,对于惰性细胞和处于静止期的瘤细胞,就很难杀灭;其二,总会有一些癌细胞天生对化疗不敏感,我们叫做“原发耐药”,或者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瘤细胞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不再敏感,我们叫做“继发耐药”。当敏感瘤细胞被杀死后,这些不敏感的细胞会继续增长起来,最终导致化疗失败。当然,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以上,化疗能够控制大多数的癌细胞的增长,但完全杀灭的效果还很难达到。

 

1-5.jpg

 

精准治疗时代,化疗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限于化疗药“苗草不分”带给人体的伤害,人们在思考,有没有一种药物能只杀伤癌细胞而不会杀伤正常细胞呢?能不能找到癌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的区别,从而准确攻击呢?

 

精准靶向治疗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2015年1月底,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一个生命科学领域新项目——精准医疗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推动和加快在基因组层面对疾病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准确了解病因、更有针对性的用药。

 

事实上,精准靶向药物的研发在近十几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97年第一个靶向抗肿瘤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成功上市后,到2017年,美国FDA共批准了56个分子靶向药物,真正开启了抗肿瘤治疗精准靶向治疗的时代。

 

靶向药物具有抗肿瘤精准性高、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的特点,在近十年间已经成为了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那么,化疗是不是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呢?

 

答案是还不能。

 

不管是分子靶向治疗还是近两年兴起的免疫治疗,都还没有“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有很多很多未知的领域,到目前为止,只是某些癌症的某些特定类型有合适的靶向药物可用,多数癌症的增殖机制还不明确,也就没有合适的靶向药物可供选择,而且,靶向药物同样会面临肿瘤耐药,也就意味着靶向治疗也同样还不能治愈肿瘤。

 

基于此,化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

 

1-6.jpg

 

总结

 

化疗作为人类与肿瘤抗争的重要手段,几十年来都站在了抗肿瘤治疗的中央,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毒副作用,但在人类彻底攻克癌症之前,化疗的地位仍然不能被完全取代,如果能真正实现了无化疗时代,肿瘤的治疗才算是真正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