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七兄妹全得癌症!当心这八种癌可能会遗传下一代!
前不久,科普君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福建泉州40多岁的王先生因身体不适去往医院检查,结果不尽人意,癌症中招。
得知此消息,王先生特地来到福建省立医院求诊。
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这个本是普通的求诊病例,万万没想到医生们竟从中牵出了一个全国罕见的庞大家族系统肿瘤发病病例!
王先生全家12个兄弟姐妹竟有7人全部患癌,加上因患癌去世的父亲,全家14人,共8人患癌!
而其中更是有5兄弟患上同一种癌!2人因此去世!!
为此,感到惊讶的医生将此病例发到朋友圈,瞬间引发一众同行的热议!
虽然新闻的真实性有待证实,不过说到癌症的家族遗传因素,科普君和大家来聊一聊
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我们知道,基因代代相传,因此遗传也是致癌因素之一。那么,父辈患癌是否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有癌症家族史的人能否逃脱“命运的审判”?
癌症本质是基因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说到癌症遗传,有个例子非常值得一提。
安吉丽娜·朱莉
2013年5月,美国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我的医疗选择》提到:“我自身携带一个‘错误’的基因——brca1,这让我有87%的几率患乳腺癌,50%的可能患卵巢癌。完成切除乳腺后,我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从87%降至5%,我的孩子们不必再担心因为乳腺癌而失去自己的妈妈了。”
朱莉称,她的母亲与乳腺癌搏斗十余年后,于56岁时去世。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从母亲那里遗传了同样的突变基因,毅然选择预防性地双乳切除,这在当时非常轰动。与此同时,她的故事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癌症会遗传,越来越多人关心,亲人患癌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有很大风险。
“从癌症家族性聚集的现象到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都证明癌症存在遗传倾向。”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内科首席专家罗荣城表示。
以乳腺癌为例,各大文献中显示 ,中国每年新增27万的乳腺癌患者,遗传性乳腺癌占比10%左右。
这种遗传因素形成的影响,在医学上被称为“遗传易感性”。乳腺癌目前有定论的遗传基因主要是BRCA1和BRCA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解云涛教授在一研究中表示,携带BRCA1/2突变中国健康女性,70岁时发生乳腺癌的风险,BRCA1为37.9%,BRCA2为36.5%,正常人群为3.6%。
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单位,确实可能导致某些癌症的遗传。不过,遗传过程本身非常复杂,不同癌症的遗传几率及遗传基础有很大差别。如果家族中有癌症患者,那么在相同的致癌因素的刺激下,后代得癌症的几率一般会大于正常人。
这八种常见癌症容易遗传
目前,人类对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还不明确,已被证明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癌症有30余种。以下8种比较常见:
1、乳腺癌:上世纪90年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1、brca2被发现,但仅有5%~10%的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一般情况下,家族中母亲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儿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
2、卵巢癌:约20%~25%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导致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卵巢癌风险增加。
3、结直肠癌:家族性结肠息肉易发展成结直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直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4、胃癌:在所有胃癌患者中,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占10%。大量资料表明,家族肿瘤史,尤其是直系亲属的胃癌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亲属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险性高2~3倍。
5、肺癌: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58.3%。
6、子宫内膜癌:据统计,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10~20岁。
7、胰腺癌:5%~10%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员也有该病的病史。若多于一位直系亲属(即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该病,其患病几率会大幅增加,且常在50岁之前发病。
8、前列腺癌: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两个或两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
做好预防,降低患癌风险
家族患癌真的无法避免吗?提高防癌意识是关键,人们需注意减少接触致癌因素,改变不良行为,降低患癌风险:
1、理性认识癌症遗传性
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
2、注重早期筛查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从发病到晚期一般需要5~20年,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早预防、早干预,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建议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向医生咨询家族癌症遗传的相关特征,定期进行筛查,最好每年1~2次。
此外,随着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基因检测也可帮助分析导致家族遗传的致癌基因,加强对癌症的预测和防控。例如,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等都已发现较为明确的易感基因brca1、brca2,如是35岁以上妇女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可一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和(或)钼靶检查,如果肿块明显则作乳腺穿刺查癌细胞等;预防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癌症,可以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拒绝“癌宝宝”的出生;例如长期吸烟、接触有毒有害气体、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3、减少致癌因素
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权威医学杂志《自然》上的一项研究显示,70%~90%的癌症源于后两者。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常见的化学致癌物有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菌,石油和熏烤类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多环芳烃,腌肉和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等。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也有助防癌。注意膳食均衡、规律运动,保持合理体重,改掉作息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网络热议的一滴血就能查癌症可信吗?
在今年6月份就有报道日本跨国化工集团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研发出用一滴血就能检测各种癌症的方法,如果制造许可获批,患者预计只需几万日元(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36元),就能一次检测多种癌症,其准确率超过95%。
“一滴血验癌”是基于基因检测,利用血清中抽提的microRNA,通过量化microRNA的表达量组合作为检测手段。microRNA在肿瘤早期阶段就已表现异常,因此以它作为诊断标志物有极大的优势,只需要对病人指尖采血,便可提前知晓病人是否患癌。
但这项看起来很厉害的“新型检测方法”依旧逃不过被质疑的命运。
液体活检不能代替组织活检
当细胞发生癌变但尚未形成病灶之前,就会在体液中出现肿瘤的标志物,包括microRNA(miRNA)、循环肿瘤DNA(ctDNA)、蛋白质、外泌体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通过分析这些成分,医生就可以对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监测癌症的发展演变。
但是,液体活检并非万能,它有明确的适用范围:一般用在病发前和治疗后寻找复发迹象,此时血液中肿瘤ctDNA的水平极其低,外周血中肿瘤ctDNA只占外周血总ctDNA量的1%以下。另外,也并不是所有肿瘤细胞都会将突变的DNA释放到血液中。
此外,液体活检还面临着其他挑战,如DNA片段太小、半衰期短、来自正常DNA污染的风险,以及随着治疗效果显现,肿瘤DNA比例会大幅度下降等等。有专家表示,临床中液体活检还没有形成金标准,还不能完全代替组织活检,甚至还不能完全作为一项诊断检测手段。
而截至目前,这些前沿的科学研究还没有投入到商业化应用。临床上对癌症的筛查和检测,仍然主要依靠传统手段。
科普君认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可以实现“滴血验癌”,但是现在不行——目前在国内的类似技术尚不成熟,也并没有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