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POST-ASCO】李志铭教授: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新药各显神通,合理排兵布阵,实现“高效低毒”

7月18-19日,2020年POST—ASCO会议信息交流会(广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集了各瘤种领域内专家,分享了非常多的学术干货。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志铭教授对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作了总结归纳,详情如下。

1.jpg

李志铭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医师、淋巴瘤病区区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生育力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UCLI)委员

HL治疗向“高效低毒”迈进

李志铭教授: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淋巴组织恶性增殖性肿瘤,发病率大约占淋巴瘤的10%,当前HL的治疗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近年来比较突破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CD30联合MMAE(一种微管抑制剂)的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上市以及PD-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的进步,上述药物进一步提高了HL疗效,同时毒性不同于普通化疗。新药的出现以及可及性,对于提高HL的疗效以及降低毒性有很大帮助。近十几年来HL治疗的研发方向始终坚持走“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路线。HL的疗效提高相当不容易,多数HL患者对化疗敏感,反应率高,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如何识别这部分高危患者,及时使用“高效低毒”的方法,是目前探索的目标。

亟需新型预后模型,联合新药,降低近期和远期毒性

李志铭教授:HL的治疗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疗效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二是治疗相关毒性问题。HL中年轻患者居多,虽然化疗效果相当好,但20-30年后第二肿瘤,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化疗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带来了明显的远期毒性,且HL中晚年继发第二肿瘤的疗效较差。因此对于HL的治疗不能仅满足于当前的化疗效果,应该考虑到远期毒性、长期生存以及减少第二肿瘤的发生率。一些无化疗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为实现降低远期毒性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那么,如何提高这部分预后相对较差患者的疗效和预后?首先要在早期识别出高危患者,过去使用的国际预后评分(IPS)模型,是基于化疗时代提出的,当前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还没有这样的预后模型,来早期识别哪些患者需要一线应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哪些患者可以二线以及二线以后应用新药治疗。如何更好地联合新药和现有的治疗策略,兼顾近期和远期毒性,是目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新药联合大显神通,合理排兵布阵,实现“高效低毒”

李志铭教授:HL总体而言,原有的治疗效果很好,早期患者治愈率可达90%,晚期患者治愈率达50%以上,这是化疗年代的数据。那么新药时代如何把现有的一些新药与原来的治疗方案融合,排兵布阵,提高疗效,是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比如在ECHELON-1研究中,CD30单抗联合MMAE的ADC药物联合AVD一线治疗HL,疗效明显优于ABVD,打败了统治HL一线治疗30年的方案,进一步提高了HL的疗效。PD-1单抗联合AVD一线治疗HL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研究结果非常值得期待,我相信肯定会超越ABVD。如何将新药与现有治疗手段联合,包括联合放疗,放疗可以释放更多的肿瘤抗原,与PD-1单抗这样的免疫治疗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排兵布阵,进一步提高HL的疗效,降低近期和远期毒性,是当前和未来HL治疗领域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