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200个国家 科学家发现了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 秘密 !
“肿瘤是绝症吗?”
不是!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确实,从治疗效果来看,中国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40.5%,美国为67.1%,相对于人们对“绝症=几乎不能活下来”的理解,40%、60%的生存率确实不低。
但对于肿瘤患者及家属来说,这远远不够。如何能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所有人都在探索答案。
近期,发表于权威杂志《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模型研究[1]探索了不同治疗和影像检查对肿瘤患者生存率影响,这其中是否有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秘密”呢?
研究详情
该研究收集了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1种肿瘤数据,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肛门癌、肝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占全球2018年诊断肿瘤病例的60%。
全球的肿瘤5年生存率
据估计,全球2018年诊断的这11种肿瘤病例的5年净生存率预计为42.6%。高收入国家的5年净生存率平均要比低收入国家高12倍。
不同收入国家的生存率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首先,研究人员分析了肿瘤诊断时的分期情况,我们都知道分期早晚是影响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在低收入国家中,65.7%的肿瘤病例被诊断时为晚期(III期–IV期),而在高收入国家不到一半(44.3%)。
但即使考虑了确诊时的分期,仍然发现不同收入群体的生存率存在很大差异。
研究人员又开始探索治疗方式对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对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扩大手术或放疗的可获得性或改善护理质量是肿瘤患者生存率提高的主要干预措施(生存率分别提高2.5%–3.4%、2.4%–6.1%)。
而对于中高收入(包括中国)和高收入国家,因为传统治疗方式(手术、放化疗)的可获得性已经相对较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更可能受益于靶向治疗的增加(分别增加0.7%、0.4%)。
除此之外,
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也不可忽视。
在低收入国家/地区,与其他影响检查方式相比,扩大超声的可获得性将得到最大的生存收益。
在中等收入国家,扩大MRI、PET和CT的可获得性将带来最大的生存收益
在高收入国家,扩大PET、CT和SPECT的可获得性将带来最大的生存收益。
如果只能在治疗方式和影像检查中二选一,
哪个对于提高生存率更有帮助呢?
研究发现:
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扩大治疗的可获得性比扩大影像检查的可获得性,能获得更大的生存收益;
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扩大影像检查的可获得性比扩大治疗的可获得性,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肿瘤患者该如何延长生存期?
研究结果显示,从国家层面来看,提高靶向治疗以及MRI、PET、CT等更先进的影像学检查的可获得性,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大有益处。那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能做什么来帮助提高生存呢?
1. 寻求更好方案:也许是靶向治疗,也许不是
研究提到了靶向治疗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贡献,患者可以寻求合适的靶向治疗。但靶向治疗不一定比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优秀,需要看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推荐通过多学科会诊的方式,让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的医生共同讨论,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到底最佳方案是什么。拨打电话010-5957 5778,预约美中嘉和多学科会诊。
还有患者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靶向治疗,建议关注药物入医保情况及慈善赠药计划。
2. 善用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患者经常会用到。
影像检查
CT适合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如人体骨头、软组织、空气(肺部)等
核磁共振适合检查关节、神经系统、肝脏等器官。
骨扫描是发现骨转移和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检查;
PET-CT可以发现高代谢的部位(对肿瘤患者而言,这些部位往往是肿瘤病灶),相比CT更灵敏,信息量更多,通常会进行全身检查。
如何善用影像学检查来帮助提高生存率呢?
第一,医生嘱咐的检查要做。按医嘱定期复查能及时了解治疗的效果,发现可能存在的复发、转移迹象,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影像检查的质量很重要。这与检查机器的先进程度有关外,另外做检查时要听从技师的指挥也很重要。
第三,“片子”质量和影像医生的“读片”水平都很重要。其实,不同医院影像检查的片子可能会有不同,这与机器的先进程度和医生愿意投入的精力都有关系;同样的片子,出具的报告也会不同,水平更高的医生也许就会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
常见的CT片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脑部CT片
美中嘉和的CT片好在哪?
以下是一位患者的肺部CT片及报告。
优点1:可疑部位用箭头指出(红圈处)
优点2:让平面的结节变成“三维立体”的
第一张图:显示结节在肺上的位置(红圈处)
⏬
第二张图:其中蓝色成像是把结节变立体后的样子
⏬
其他的黑白图片:是不同角度(轴位、冠状位、矢状位)肺部的成像,并用箭头标识结节位置。⏬
这样的片子看起来是不是清晰多了。
优点3:影像报告非常详细
这份CT报告是不是比你看到的很多CT报告详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