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缴的多领得多,退休后不缴费,为什么就不能涨的一样多呢?

退休前缴的多,领的多是正常。退休后一样不用缴费了,为什么就不能养老金增加的一样多呢?这确实是一些人不理解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养老金的确定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养老金的待遇确定。

退休时我们养老金的计算叫做基本养老金的计算,一般是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别参加工作较早的人会有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相同,过渡性养老金各省有差别,但也差不多。

(一)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主要跟社平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挂钩。平均缴费指数类似于平均缴费档次,实际上基础养老金贯彻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档次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就越高。

1-1.jpg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受到个人账户余额和退休年龄两个因素影响的。个人账户余额实际上既可以跟缴费年限有关,又可以跟缴费基数有关,主要形式就是积累的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一样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所以,退休养老金待遇的基本确定形式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1-2.jpg

退休后养老金待遇调整。

实际上,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的再分配体系的重要一环。像一些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新西兰等,是通过高税收、高福利的方式给居民带来较高水平的养老金待遇,而且差异不大。比如说这些国家个人收入需要缴纳的税费高达1/4~1/3的工资。

我国现在公民收入水平比较低,社保征收能力也是比较弱的,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仅40%左右,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国家只能通过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退休待遇激励机制吸引大家参加养老保险,减轻征收成本。因此,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不仅仅贯彻在退休待遇确定上,也体现在养老金增加上。

比如说退休养老金调整最主要的部分是挂钩调整,分为按缴费年限挂钩和按养老金水平挂钩。按缴费年限挂钩,自然指的是长缴多得;按养老金水平挂钩,贯彻的就是多缴多得了。不过,北京市比较特殊,2020年对于养老金低于5646元的,每人每月额外增加基本养老金65元,高于5646元的增加30元。这体现的就是养老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

1-3.jpg

当然,国家也考虑到了公平调整的呼声,因此每年养老金调整的第一部分都是定额调整——人人增加相同钱数。但是,这仅仅是养老金调整的组成部分之一。毕竟绝对的公平,也是相对的不公平。

另外,国家还设立了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进行倾斜照顾。

所以,国家在养老金进行调整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公平调整的部分,但是仍然贯彻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这也是跟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水平较低,覆盖率不足,相匹配的一种待遇模式。相信未来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大家收入水平越来越高,社保征缴能力越来越强,退休待遇会更加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