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 晚期肝癌病情得以控制

晚期肝癌的治疗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如局部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近年来,肝癌系统性药物治疗发展迅速,使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其中一线索拉非尼序贯二线瑞戈非尼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方案。本病例即为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成功案例。

病例介绍

 

1-1.png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年龄47,因“查体发现肝占位7天”初诊入院,发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天,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ECOG评分 0分。检查发现AFP水平达1451ng/ml,凝血酶原时间12.8s,谷丙转氨酶45U/L,谷草转氨酶52U/L,总胆红素13.8umol/L,前白蛋白11.6mg/dl,白蛋白42.3g/L,HBV-DNA 7.11×105/L。2019年6月11日肝脏MRI检查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周围可见子灶,增强扫描提示“快进快出”的典型特征,并合并有门静脉癌栓。

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范规范》,综合患者乙肝病史、AFP 1451ng/ml、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病灶直径>2cm、门静脉癌栓等特点,原发性肝癌(Ⅲa期)诊断明确,Child-Pugh A级。

 

 

一线治疗

根据2017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Ⅲa期患者首选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联合全身治疗[1]。遂于2019年6月3日给予第1次D-TACE治疗,术中肝动脉造影发现肝右叶肿瘤血管影。术后患者自觉腹痛腹胀,能耐受。出院后自2019年6 月10日开始口服靶向药物索拉非尼(400mg,每日2次)。

初次TACE术后1个半月,即2019年7月16日,影像学复查:肝右叶病灶稳定,未见新发病灶。复查相关化验指标:AFP大幅下降至247ng/ml 。

2019年7月17日第2次 TACE治疗,术后3天,复查肝功能正常。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继续口服索拉非尼。

初次TACE后3个月,即2019年9月4日,复查肝脏MRI检查:提示肝内原发病灶稳定,肝内见多处新发肿瘤病灶。AFP 54.8ng/ml。

2019年9月5日第3次TACE治疗,术后3天,复查肝功能正常。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患者有新发病灶,已服用索拉非尼3个月,考虑索拉非尼耐药可能,与患者家属沟通,因经济原因其决定暂不换用瑞戈非尼。

1-2.jpg

图1. 2019年11月5日肝脏MRI,提示肿瘤进展 

 

 

二线治疗

初次TACE后4个月,即2019年11月5日,复查肝脏MRI提示肝内新发病灶较前增大、增多(图1)。AFP 15.3ng/ml。

2019年11月7日行第4次TACE治疗,术后3天,复查肝功能正常。患者术后无特殊不适,考虑新发病灶较前增多,与患者家属沟通,换用瑞戈非尼。

初次TACE后6个月,瑞戈非尼二线治疗后近2个月,即2019年12月30日,复查肝脏MRI提示新发病灶稳定,无增大。复查相关化验指标:AFP水平25.5ng/ml,HBV-DNA 4.86×102/ml。

2019年12月31日行第5次TACE治疗。

初次TACE后8个月,瑞戈非尼二线治疗后4个月,即2020年3月10日,复查肝脏MRI提示右肝原发病灶稳定,无明显活性,余肝新发病灶数量减少。复查相关化验指标:AFP水平40.2ng/ml,HBV-DNA 4.66×102/ml。

1-3.jpg

图2. 2020年3月10日肝脏MRI示右肝原发病灶稳定,无明显活性,余肝新发病灶数量减少

初次TACE后10个月,即2020年4月25日,复查肝脏MRI提示新发病灶再次进展。复查相关化验指标:AFP水平59.3ng/ml,HBV-DNA 3.25×103/ml。自瑞戈非尼二线治疗起,无进展生存期(PFS)达5.5个月。

2020年4月29日行第6次TACE治疗。  

治疗过程中AFP水平变化见图3。

1-4.jpg

图3. AFP变化

病例点评

1-5.png

专家点评

该患者初诊经基线评估分期为Ⅲa期,根据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推荐,优先选择了局部治疗+靶向治疗。一线选择索拉非尼靶向治疗,并根据病灶情况有选择地进行TACE局部治疗,AFP大幅下降至正常水平,肿瘤一度得到控制,但在一线索拉非尼治疗3个月后出现新发病灶,因患者拒绝换药,一线治疗后5个月,肝内新发病灶较前增大、增多,病情进一步进展,二线更换为瑞戈非尼联合局部治疗,病灶得到有效控制。综合回顾病史,一线索拉非尼治疗,患者PFS1 5个月,二线瑞戈非尼治疗PFS2 5.5个月。TACE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

 

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在一线治疗,特别是在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已获FDA批准并在NCCN指南[2]中推荐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瑞戈非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其中,瑞戈非尼是最早获批的药物,目前仍是最主要的选择。Ⅲ期临床试验RESORCE研究[3]评估了瑞戈非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最终纳入573例肝功能Child-Pugh A级、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的肝细胞癌患者。研究结果提示:瑞戈非尼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中位生存由安慰剂的7.8个月延长至10.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7%(HR=0.63,95%CI:0.50~0.79,P<0.001)。基于该研究结果,FDA于2017年批准瑞戈非尼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的肝细胞癌患者,同时NCCN专家组推荐瑞戈非尼作为1类推荐二线治疗Child-Pugh A级肝功能患者。2017年12月12日,瑞戈非尼获中国食药监局正式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该患者二线治疗更换为瑞戈非尼+TACE,肿瘤一度缩小,PFS 5.5个月。回顾该患者的治疗历程,如果在索拉非尼治疗3个月后出现新发病灶伊始即启用瑞戈非尼二线治疗,治疗效果或许会更好。无论如何,在一线索拉非尼治疗效果欠显著的情况下,瑞戈非尼二线治疗仍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5.5个月,已经难能可贵。

 

从此病例的治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晚期晚期患者,予以局部联合全身治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能够使患者最大化获益,延长生存。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2] NCCN肝胆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19.V2).

[3] Bruix J, Qin S, Merle P, et al. Regorafenib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o progressed on sorafenib treatment(RESORC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7. 389(10064): 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