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化疗新策略,推动晚期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最终的治疗目标究竟在哪?治疗难点在哪?如何打破晚期乳腺癌诊疗困境?

 

 

 

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是一个极其可怕的名词,这个名词的背后是黑暗、毁灭和死亡!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患者约30万余例,死亡约7万余例[1],严重威胁中国女性健康。

 

而晚期乳腺癌更是女性的噩梦,约30%-40%早期患者可能进展为晚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仅20% 。中国晚期乳腺癌整体疾病形式严峻,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防控诊疗策略升级刻不容缓。为此,“医学界”特对话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共同探讨晚期乳腺癌的诊疗新策略。

 

 

中国乳腺癌诊疗困境

 

徐兵河教授介绍,中国乳腺癌有三大特点:其一,新发病例增长速度快;其次,患者基数大;第三,Ⅰ期患者少,Ⅱ、Ⅲ期患者多。这三个特点也是当前乳腺癌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五年生存率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转移和晚期的患者比例较大,整体治疗规范有待提高。对于晚期患者,我们治疗的目的是能够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这需要我们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徐兵河教授说道。

 

晚期乳腺癌病灶通常会向肺、肝、骨及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治疗原则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和放射治疗也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这其中,化疗在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化疗药物选择有限,特别是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患者。而乳腺癌患者治疗信心不足,对疗效和副作用顾虑太多,使得晚期乳腺癌的化疗困境“雪上加霜”。

 

 

创新化疗药给我国晚期乳腺癌患者

带来新的生存机会

 

近年来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对乳腺癌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上,化疗药物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艾立布林等新一代化疗药物的涌现,开启了晚期乳腺癌化疗新纪元,解决了患者紧迫的临床需求。

 

作为创新化疗药,艾立布林可抑制微管动力生长,并对肿瘤微环境具有独特的作用,双重机制能够显著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艾立布林也是目前唯一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获得总生存期改善的化疗药物,是蒽环及紫杉后晚期乳腺癌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对于晚期三阴乳腺癌来说,与经典化疗药物相比,艾立布林延长生存时间达5个月。此外,化疗方案的优化与更新也是化疗治疗策略中的关键,它将进一步提升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更多晚期患者向慢病化管理模式转变。

 

徐兵河教授表示,当艾立布林这样的创新化疗药物出现时,如何及时优化规范化诊疗体系,让创新药更好地应用于整体治疗方案,发挥药物最大的疗效,是提升晚期乳腺癌患者整体预后的关键。

 

 

化疗蓝皮书与诊疗指南

助力晚期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为了更好地规范晚期乳腺癌的诊疗,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共同编撰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徐兵河教授介绍,该指南的“前身”是《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专家共识》,首版发布于2015年。新版指南是在对循证医学、药物可及性、近两年国内外大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后,进行了相应的更新,新指南可以更规范、更具前瞻性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疗。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25日,美国癌症学会《癌症》在线发布了中国乳腺特刊,由徐兵河教授担任客座编委,刊登了7篇来自中国高水平学术医学中心的论文,展现了中国乳腺癌研究的进展,进一步证明了全球人口最多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势头。同时,该特刊收入了新版指南的前身《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版)》,可见中国的共识/指南已经走向国际,被国外同行认可和采纳。

 

与此同时,由徐兵河教授牵头编撰的我国首部《中国晚期乳腺癌化疗蓝皮书》近期于“2020中国晚期乳腺癌化疗新策略论坛”上启动。徐兵河教授介绍,该蓝皮书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更有效地规范晚期乳腺癌化疗手段,建立规范治疗和全线治疗的规范化诊疗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成效,进一步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推动实现晚期乳腺癌的慢病化管理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18版)." 中华肿瘤杂志 040.009(2018):703-713.

 

专家简介

 

1.png

徐兵河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

现任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康复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