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新冠肺炎还是流感?

导语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横扫全球已有半年时间,在各国医界努力下人们对其了解也越来越多,透过整理 5.5 万确诊者的数据,新研究提供新冠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顺序,盼藉此让人们能更好分辨流感和新冠病毒。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的新研究中,南加州大学团队整理世卫组织(WHO)从中国收集的 5.5 万例确诊数据,将症状出现顺序与密歇根大学收集的数千例流感病例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整理了加拿大多伦多 150 例 SARS 及韩国回报的 MERS 病例情况。

1-1.jpg

(DOI: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0.00473)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新冠肺炎的初期症状并不独特,这也造成医生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区分,透过整理症状出现的顺序,研究人员认为模型将多少可以协助医生判断,进而限制疾病的遗传。

从整理的数据来看,新冠肺炎确诊者多数会先发烧,随后咳嗽、肌肉疼痛,紧接着才是恶心、呕吐等肠胃症状,而流感则更多是先有咳嗽、肌肉疼痛.随后出现头痛、喉咙痛等症状后才开始发烧,最后才是腹泻。

至于同样由冠状病毒引起的 MERS 和 SARS,症状出现顺序比起流感更与新冠相似,但两者通常会先影响到下消化道,因此腹泻会最先出现,接着才是恶心和呕吐。

由于多数新冠病毒患者都会出现发烧,因此就医时测量体温可能是有效的筛查机制,这项新研究也间接支持了美国疾管局(CDC)的建议作法,即人们在解除隔离前需测量体温来确保安全。

考虑到新冠肺炎比流感更具传染性,也更常出现群聚感染,让大众更了解症状顺序将有助人们阻隔疫情,但必须提醒的是,就像所有的统计数据一样,症状的出现顺序并非绝对,这项研究并非建议将最初症状当作是否确诊的依据,仅是协助判断进一步测试与否的评估。

南加大计算生物学研究员 Joseph Larsen 指出,症状的顺序是很重要的信息,在了解每种疾病的进展方式后,医生可以更快地判断某人是否可能患有新冠肺炎或另一种疾病,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流感病毒或将抑制新冠病毒的遗传,从而缓解疫情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在调查研究中初步发现,季节性呼吸道病毒与新冠病毒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感染季流感病毒的出现或将抑制新冠病毒的遗传,从而缓解疫情。

 

随着秋冬流感季的到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科学家对流感与新冠肺炎伴随出现、共同遗传,进而增加疫情复杂性的潜在可能表现出担忧。而美国科学家在北卡罗莱纳州的调查研究发现,不仅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共同感染几率较小,两者之一的存在还可能抑制另一者的出现,这无疑给大众带来了一线希望,也为这方面研究带来了启示。

1-2.jpg

自今年三月,该科学家团队在北加利福尼亚州多地提取了1217名有症候的新冠肺炎或其他呼吸性疾病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并利用提取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新冠病毒及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携带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调查中,专家在控制单一变量的条件下获得相关数据。在115名新冠肺炎患者中,23名体内检测出至少一种其他病原体,折合占比20.0%,相较之下,在1091名非新冠肺炎患者中,有292名体内检测出至少一种其他病原体,折合占比26.8%。反之,在315名其他病毒患者中,有23名同时患有新冠肺炎,折合占比7.3%,相较之下,在891名非其他病毒患者中,有92名患有新冠肺炎,折合占比10.3%。同时,科学家还发现多种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与年龄没有必然关系。

 

基于研究结果,尽管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之间存在相互抑制关系,对人类或有「保护效果」,但也表明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同感染的比例高于此前报道,且同时携带两种病毒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值得警惕与关注。

截至目前,其他国家科学家也分别在小范围内做出了相关研究,然而说法迥异,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中国研究人员在今年二月对武汉金银潭医院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73个可用样本的分析检测中并没有发现其他病毒的存在;而意大利科研团队则提出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共同遗传可能引起新冠病毒感染的加剧,两者间的「合作」或将激发病毒再生可能,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在现今状况之下,一方面,流感季的到来亟待科学家对新冠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间关系进行扩大化、深入化的研究,给出更准确的说法,另一方面,在明确结果发布之前,也需要大众在提高警惕、进行合理防护的同时对抗击疫情保持信心,避免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在科协年会上已经公开了中国在特殊形势下,对于流感季接种疫苗、科学防控的准备情况并给出相关建议,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炉也将推动防疫措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