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肿瘤科医生遇到心血管科医生

1-1.png

问题一 肿瘤科与心血管科如何携手共克难关?

马飞教授:

随着肿瘤治疗飞速发展,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一方面抗肿瘤药物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带来了心血管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了,与普通人一样,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心血管问题。

《健康中国2030健康战略规划》要求,到2030年把整体癌症5年生存率再提高15%。降低癌症相关死亡风险,同时降低癌症患者非癌死亡风险(如心血管病等),将助于实现上一目标。

肿瘤患者也是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要提高警惕。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肿瘤与心血管病共管的理念,不推诿、共承担,同时要做好科普宣传。

夏云龙教授:

肿瘤心脏病学,英文是Cardio-Oncology,直译是心脏肿瘤学,为免狭义地理解为心脏长肿瘤,中国最后将其定义为肿瘤心脏病学,即肿瘤领域的心脏事件,共包括四方面内容:

第一,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因药物等产生的心血管毒性,对心脏的损伤等,如何早期发现、早期预警,如何干预治疗。

第二,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两病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最适宜的治疗方案,而不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第三,两种疾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久坐、高血压、糖尿病等,如何针对相关机制研究,有效干预其共同危险因素,非常必要。

第四,心血管自身肿瘤,如心血管的黏液瘤、肉瘤横纹肌肉瘤等,或转移瘤,虽发病率低,但却不可忽视。

目前,最主要的是关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如何保护心血管,避免心血管药物毒性。

问题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要积极干预血脂,对于合并肿瘤的患者是否需要这样?

马飞教授:

一项国内乳腺癌基线调研发现,40%的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就伴有血脂异常,抗癌治疗后又有20%~30%的正常患者出现血脂异常,两者相加,高达2/3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血脂异常。

触目惊心的是,只有不到1/20的患者因血脂异常就诊,采取干预措施,远远低于正常高血脂患者。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并不会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同时也不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同样存在心血管异常且血脂异常者,用他汀干预相比不用者,最终生存期更长。因此,血脂异常的肿瘤患者,可以与其他患者一样,使用他汀治疗。

夏云龙教授:

我们团队近期发表的一篇10万人,随访16年的队列研究,对男性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病和肿瘤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低,心血管发生率越低,然而肿瘤发生率的曲线与心血管不一致,是分离的。血脂低于正常值时,肿瘤发生率相对是高的,当血脂在正常范围内时,肿瘤发生率曲线也在低频徘徊。

血脂越低,心血管风险越低,但是对肿瘤等其他疾病的风险影响如何,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因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对心肌本身具有保护作用,超出了降血脂本身所带来的获益。

问题三 部分肿瘤药物有可能发生心肌损伤,肿瘤药物上市前,是否需要进行心血管安全性检测?

夏云龙教授:

国际上几乎所有药物,在上市前都会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心血管相应指标。但肿瘤领域,因其疾病的特殊性,患者生存期不长,在研发时,只要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期,即要快速上市,从而缺失了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在研发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地进行心血管安全性评估是一个重要课题。现有资料表明不同类别的抗肿瘤药物具有不同的心血管毒性谱,比如蒽环类药物对心功能影响较大、砷剂可影响心电图QT间期。因此,需根据不同的药物制定评价方案。我国在此方面的工作存在一定欠缺,我们倡议在上市前对肿瘤药物进行相应的心血管安全指标测评。

马飞教授:

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不仅会关注心血管安全,还会关注其他方面,如有的药物会导致间质性肺病,也是关注的重点。

但很多肿瘤晚期患者,其生存期有限,治疗手段有限,甚至疾病没有标准治疗,新药物就成为其唯一的救命稻草,有孤儿药的地位。此时,如果再将其安全性放在首位,进行长期、大样本的安全性验证,就会让很多患者错失救命的机会。此时就需要以快速通道优先评审,有条件上市。快速上市后,让患者先活下来,再进行上市后安全性评估。对于已经有很多标准治疗手段的癌种,越是早期患者用药,上市前安全性评估越严格。对于安全性评估,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问题四 怎样提升肿瘤医生对心血管病防治的认识?如何建立肿瘤患者心血管病规范诊疗流程?

马飞教授:

临床上,的确存在肿瘤科医生对心血管症状重视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如胸闷气短等症状,本身就是肺癌等癌种的基本症状,医生首先考虑的是肿瘤导致;另一方面,肿瘤医生对于心血管病的认识不够。我之前曾以血脂做肿瘤患者流行病学调研,并不是因为它比心衰更严重,而是因为它有一个客观的检测指标,如果连客观的指趾异常都不能引起肿瘤医生关注,又怎么能要求肿瘤医生去关注患者未来发生的心衰问题。

因为对心血管病症状认识不足,所以肿瘤科医生亟需心血管医生帮助。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一套流程或路径,让肿瘤科医生能够很简单地进入路径,能够发现心血管病的蛛丝马迹。因此,我们建立了中国乳腺癌随诊随访与伴随疾病管理指南,关注其伴随病,关注肿瘤随访规范等。我们希望不光是乳腺癌,其他所有瘤种都有规范的诊疗路径。

肿瘤医生在发现患者心脏异常后,要去寻求心脏科医生的帮助,两科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夏云龙教授:

早期筛查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当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症状时,做一个心脏超声,可能发现心脏射血分数已经下降了;如果作动态心电图,可能会发现心律失常了;如果做心肌标志物检测,就可能会发现心肌损伤出现了。因此,肿瘤科医生在管理肿瘤患者的时候,应高度警惕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隐患,想到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血管风险,进行必要的筛查与监测,防患于未然。

在肿瘤心脏病科门诊,肿瘤与心血管科医生联合出诊,同时有临床药师参与,大家共同努力提高,让患者得到及时的关心关爱,制定综合的诊疗方案来解决复杂问题。

展望未来,期待强化肿瘤心脏病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依据;开展多中心协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病例登记数据库;促进各类型与各级别医院的肿瘤心脏病患者筛查与预警机制建立,以及干预措施建议;设立肿瘤心脏病学的教育教学规范,以及相关专科医师的设立;通过会议、网络及媒体等多种渠道积极推广遗传肿瘤心脏病学知识及防治理念。期待各学科专家通力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的肿瘤心脏病防治事业,进一步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