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退行性疾病,儿童期发作,脑萎缩;上游结合转录因子(RNA聚合酶I)

上游结合因子(UBF)是表达18S,5.8S和28S核糖体RNA所需的转录因子,以及SL1(TBP(600075)的复合物和多个与TBP相关的因子或“ TAF”)。人中存在两种94和97 kD的UBF多肽(Bell等,1988)。UBF是具有DNA结合和反式激活结构域的核仁磷蛋白。与人rRNA启动子的核心和上游控制元件结合的序列特异性DNA通过几个HMG框介导(Jantzen等,1990)。

细胞遗传学位置:17q21.31
基因座标(GRCh38):17:44,205,035-44,221,303

Gene-Phenotype Relationships
Location Phenotype Phenotype
MIM number
Inheritance Phenotype
mapping key
17q21.31 Neurodegeneration, childhood-onset, with brain atrophy 617672 AD 3

▼ 克隆和表达
------
Hisatake等人克隆了小鼠Ubf cDNA和基因(1991)。外显子8的替代使用产生编码765或72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的cDNA。O'Mahony和Rothblum(1991)在大鼠中鉴定出2种形式的Ubtf mRNA。

Jantzen等(1990)通过用基于蛋白质的胰蛋白酶肽的DNA探针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克隆了人UBF。他们发现了一个开放解读码组,编码764个氨基酸的UBF。作者还描述了UBF的DNA结合特征。Chan等(1991)通过用识别核仁组织区的特异自身抗体筛选表达文库克隆了人cDNA。

Matera等(1997)报道,观察到的UBTF的2个同工型,相差37个氨基酸,是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的。

Toro等(2018)指出,较长的UBTF同工型,同工型UBTF1(或同工型a)通过RNA聚合酶1调节核糖体RNA(rRNA)转录,而较短的UBTF同工型,同工型UBTF2(或同工型b),缺少外显子8,通过RNA聚合酶2调节mRNA转录。UBTF也可以通过翻译后修饰来调控。

▼ 基因功能
------
细胞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这是由RNA聚合酶I控制的(请参见602000)。该聚合酶的活性受蛋白质复合物(包括UBTF)调节。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实验中,Drakas等(2004)提供了证据,表明IRS1(147545),UBTF和PI3K(参见171834)之间形成核复合物,导致UBF1的丝氨酸磷酸化和rRNA合成的调控。

通过免疫沉淀分析,Shimono等(2005)发现MCRS1(609504)与MI2-β(CHD4; 603277),RFP(TRIM27; 602165)和UBF 相互作用。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核仁中MCRS1,MI2-β,RFP和UBF的共定位。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表明,MCRS1,MI2-β和RFP与rDNA相关,并参与核糖体基因转录的反式激活,而RNA介导的MCRS1,MI2-β和RFP的小干扰下调可能下调了该转录。

▼ 基因结构
------
久武等(1991年)表明,小鼠Ubf基因包含13个外显子,跨度超过13 kb。

▼ 测绘
------
琼斯等(1995)通过分析来自UBTF基因的基因组克隆,将UBTF基因定位到17q21的BRCA1区域。他们发现被岑基因顺序- PPY(167780) - UBTF - EPB3(109270) - GP2B(607759) -电话。使用荧光原位杂交和辐射杂交作图,马泰拉等(1997)将UBTF基因定位于17q21.3。

▼ 分子遗传学
------
Edvardson等在7名与儿童相关的伴有脑萎缩的儿童期发作性神经退行性变的患者中(CONDBA; 617672)(2017)在UBTF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从头重复出现的杂合错义突变(E210K; 600673.0001)。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该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1名患者的成纤维细胞研究表明,突变的UBTF与rDNA启动子以及与5底外部转录间隔子的结合显着增加,这与功能获得效应一致。这与核糖体18S亚基的表达显着增加有关,表明E210K UBTF充当了过度活跃的转录因子。患者细胞显示核仁增大,每个细胞数量减少。这些发现建立了儿童神经变性与rDNA染色质状态改变和rRNA代谢之间的联系。Edvardson等(2017)提示这种染色质失调可能对有丝分裂,DNA修复尤其是神经细胞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rDNA异染色质的状态在分化过程中受到严格调控,并且对整个核中异染色质的形成具有更广泛的影响。但是,作者强调,所有数据均来自受影响个体的单个细胞系和1个健康对照。

Toro等(2018)在4例CONDBA无关患者中,UBTF基因中发现了从头开始的杂合性E210K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对患者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表明,突变蛋白可以正常表达,并具有正常的核仁定位。但是,与对照相比,患者细胞的pre-rRNA和18S rRNA表达增加,表明其功能得到了增强。推测的UBTF2靶标的表达也存在异常。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出增加的DNA双链断裂,细胞周期进展至G2期的失败以及凋亡性细胞死亡的趋势。与对照相比,UBTF E210K成纤维细胞的趋势是每个核的核仁更少,但该突变对核仁面积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rRNA的表达增加和核仁压力与UBTF2目标基因的失调相结合,可能会导致进行性DNA断裂以及受损DNA的积累,从而引起神经退行性变。

▼ 动物模型
------
Toro等(2018)发现杂果E210K突变(600673.0001)的泛神经元表达在果蝇中具有致命性。限于眼睛的野生型UBTF1的过表达导致小眼表型,而眼睛中突变的UBTF的表达导致头部发育不全的up期胚胎致死。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水平的rRNA对细胞有毒。Toro等(2018)指出Ubtf的纯合丢失对小鼠具有致命性,但作者观察到,与野生型相比,杂合的成年Ubtf +/-小鼠仅具有轻度的运动和行为异常。

▼ 等位基因变异体(1个选定的示例):
------

.0001神经发生,儿童发作,具有脑萎缩
UBTF,GLU210LYS
Edvardson等在7名与儿童相关的伴有脑萎缩的儿童期发作性神经退行性变的患者中(CONDBA; 617672)(2017)在UBTF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从头开始的杂合性c.628G-A过渡突变(c.628G-A,NM_014233.3),导致第二个保守残基处的glu210-to-lys(E210K)取代HMG框同源域。该残基后面是2个赖氨酸残基;因此该突变将导致一串3个赖氨酸残基,赋予一个高度带正电的区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的突变,在gnomAD数据库中未找到。源自1名患者的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表明,该突变导致功能增强和18S核糖体亚基表达增加。

Toro等(2018)在4例CONDBA无关患者中,UBTF基因中发现了从头开始的杂合性E210K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对患者成纤维细胞的研究表明,突变蛋白可以正常表达,并具有正常的核仁定位。但是,与对照相比,患者细胞的pre-rRNA和18S rRNA表达增加,表明其功能得到了增强。推测的UBTF2靶标的表达也存在异常。患者成纤维细胞显示出增加的DNA双链断裂,细胞周期进展至G2期的失败以及凋亡性细胞死亡的趋势。与对照相比,UBTF E210K成纤维细胞的趋势是每个核的核仁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