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闻之色变的并发症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患者多表现为患侧手臂、手掌或肩部不同程度的肿胀、活动受限,伴有疼痛、沉重或麻木感,患者常出现焦虑、悲伤或愤怒等负面情绪。一旦发生,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在乳腺癌术后24个月开始上升,多发生于术后2 ~5 年,约15% 患者发生在术后5年后甚至更久。经过乳腺癌手术或乳腺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的患者终生有发生风险。
可 能 原 因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原因有:
肿瘤治疗
手术导致淋巴管机械性损伤,淋巴液回流入血的速度减慢,且术后使用紫杉类药物能抑制新生淋巴管形成,使淋巴水肿风险增高。
炎症刺激
淋巴液瘀滞状态下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产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原有的毛细淋巴管过度增生和淋巴管增生、扭曲变形,导致淋巴引流减少、组织液淤积增加。
淋巴系统发育异常
治 疗 方 法
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的治疗方法有:
保守治疗
通过非手术方式增加局部微循环,促进患肢淋巴回流,使组织液进入淋巴管腔,从而减轻水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对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形成和治疗轻度淋巴水肿有一定疗效。包括手法淋巴引流、物理治疗、综合性消肿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
外科治疗
包括淋巴水肿减负和淋巴系统重建两大类。减负手术如近年来常用的Brorson 吸脂术,能有效减少中、晚期水肿患者淤积的淋巴液、肥厚的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重建手术包括自体淋巴结移植、淋巴静脉吻合和淋巴管移植等,目的是恢复受损淋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也可以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目前,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仍是需要临床医生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保守治疗如:加压治疗、物理治疗,在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目的在于缓解水肿症状,保护肢体功能,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缺点在于治疗时间较长、不能从病因根治。药物治疗疗效尚不理想,需优化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显微外科治疗开启了淋巴水肿治疗新篇章。对于合适的患者,重建手术能恢复淋巴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根治淋巴水肿提供了方向,但淋巴水肿外科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仍有争议。
针对这一并发症进一步的改善需要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另外,淋巴水肿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全面认识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有助于从病因上做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