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44;Pseudo-TORCH综合征3;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2

STAT2基因编码ISGF3的一个亚基(见ISGF3G,147574),这是一种多蛋白转录因子,在干扰素-α(见IFNA1,147660)附着到细胞表面后在细胞质中被激活(Fu等人,1992年摘要)。)。

▼ 克隆和表达
------
Fu等人使用基于113-kD ISGF3亚基的肽序列的探针筛选人cDNA文库(1992)克隆了STAT2。推导的8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在其N端区域包含3个主要螺旋,随后是七聚亮氨酸重复序列,可能形成卷曲螺旋结构,SH2样结构域和C端酸性结构域。Northern印迹分析在HeLa细胞中检测到4.8kb的转录本。

杉山等(1996)克隆全长小鼠Stat2和2剪接形式编码相同的截断蛋白。尽管全长形式最丰富,并且在所有检查的组织中都有表达,但RT-PCR检测到了几种小鼠组织中的所有3种变异。人类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的RT-PCR显示全长STAT2,只有1个STAT2剪接变体。人STAT2的短形式编码一种蛋白质,其中231个C末端氨基酸被32个新氨基酸取代。它缺少一半的SH2域,二聚化和DNA结合所需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以及C端激活域。

▼ 基因功能
------
STAT蛋白具有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的双重功能,是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部分。IFNA1与其受体的结合导致ISGF3的活化,ISGF3是由STAT1(600555),STAT2和p48(ISGF3G)组成的DNA结合复合物。Bluyssen和Levy(1997)表明STAT2形成稳定的同型二聚体,与p48形成复合物并与干扰素刺激的反应元件(ISRE)结合。作者得出结论,ISGF3复合物的组装涉及p48作为衔接蛋白,以将STAT1和STAT2募集到ISRE。STAT2在这种复合物中是有效的反式激活因子,但缺乏直接结合DNA的能力。

Banninger和Reich(2004)发现,未磷酸化的STAT2组成型地穿梭进入人纤维肉瘤细胞系的细胞核。未磷酸化的STAT2通过与IRF9(ISGF3G)结合导入细胞核,但是STAT2 C端核输出信号指导STAT2-IRF9复合物返回细胞质。酪氨酸磷酸化响应IFN信号后,STAT2与STAT1二聚化,导致构象变化,该变化指导核定位。Banninger和Reich(2004)得出结论,在没有STAT1的情况下,STAT2不会在细胞核中积累。

IFNA刺激细胞会导致STAT1和STAT2磷酸化,产生STAT1同型二聚体和STAT1 / STAT2异二聚体。哈特曼等(2005)在IFN刺激HeLa细胞后,在22号染色体上鉴定出许多STAT1和STAT2基因靶标,他们发现STAT1 / STAT2异二聚体结合了未被STAT1同二聚体占据的位点。

竹内等(2003年)发现麻疹病毒V蛋白通过阻断STAT1和STAT2磷酸化来阻断IFNA / IFN-β(IFNB1; 147640)诱导的抗病毒信号传导。V蛋白对STAT蛋白的降解没有影响。

Rodriguez等(2003)发现Hendra和Nipah病毒V蛋白与STAT1和STAT2共沉淀,而与STAT3不共沉淀(102582)。亨德拉病毒V蛋白抑制了转染的人类胚胎肾细胞中的IFN信号传导,并将STAT1定位改变为主要的细胞质分布。此外,亨德拉病毒V蛋白阻止STAT1和STAT2的IFN依赖性核再分布,并导致STAT1和STAT2螯合到500 kD的细胞质复合物中。

Shalek等人在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中使用单细胞RNA测序研究了基因组规模的表达变异性(2013)观察到mRNA丰度和剪接模式的广泛且迄今未观察到的双峰变化。他们发现数百种关键免疫基因在细胞间双峰表达,即使是在群体平均水平上表达非常高的基因。此外,剪接模式表明细胞之间的异质性。Shalek等(2013年)确定了137个高度可变但相互调节的抗病毒应答基因的模块。Shalek等人使用敲除小鼠的细胞(2013年)结果表明,该模块的变异性可能通过干扰素反馈电路遗传,涉及转录调节子Stat2和Irf7(605047)。这一发现表明,尽管观察到的某些双峰态可以归因于BMDC的紧密相关但又不同的已知成熟状态,而其他部分则反映了关键监管电路的使用差异。

Shahni等(2015)证明STAT2是线粒体裂变的调节器。STAT2功能缺失患者的细胞研究表明,STAT2缺乏会导致DRP1(DNM1L; 603850)失活,从而导致线粒体分裂缺陷和相对线粒体过度融合。STAT2被鉴定为能够磷酸化Ser616上DRP1的另一种磷酸化酶。

Blaszczyk等(2015)发现,IFN-α(参见IFNA1,147660)在人类响应和小鼠STAT1敲除细胞被削弱并具有降低的磷酸化STAT2相关。STAT1基因敲除细胞中STAT2的过表达恢复了IFN-α反应,证实了这一结果。在STAT1敲除细胞中过表达STAT2,STAT2和IRF9(147574)相互作用,并且在没有STAT1的情况下STAT2 / IRF9复合体负责IFN-α反应。在这些细胞中被STAT2 / IRF9和ISGF3上调的基因中转录应答的比较分析暗示STAT2 / IRF9和ISGF3之间的功能重叠,特别是可能产生IFN-α诱导的抗病毒应答。此外,发现STAT2 / IRF9调节孤立于IFN刺激的反应元件(ISRE)的ISG的表达。抗病毒试验发现,STAT2 / IRF9介导的抗病毒反应类似于ISGF3对脑心肌炎病毒(EMCV)和水泡性口炎印第安纳病毒(VSV)的反应,为STAT2 / IRF9和ISGF3在抗病毒反应中功能重叠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Li等(2017)将缺少Stat1,Stat2或Irf9的鼠类混合神经胶质细胞培养物(MGC)中的基因表达与野生型MGC进行了比较,发现所有3个基因均调节了涉及抗病毒应答,蛋白水解和逆转录病毒包膜多蛋白的产生。Stat1和Stat2基因敲除的MGC中ISG的数量明显少于Irf9基因敲除的MGC,这表明响应于IFN-α的ISGF3孤立基因的调节主要取决于Stat1和Stat2信号,而在较小程度上取决于Irf9信号。尽管MGC中ISG的功能注释表明可能存在其他信号分子调节ISGF3依赖性基因的表达,但仍显示了微阵列结果,并且RNase保护测定证实Stat1,Stat2,Irf1和Irf9是功能性参与非规范IFN-I信号传导的主要信号传导因子,因为当细胞中所有3种信号传导基因均缺乏时,仅会诱导少量ISG。对干扰素调节基因(IRG)反应在不同时间的研究表明,与野生型相比,IFN-α处理在突变型MGC中的IFN-I信号诱导了相似的反应,由于响应时间增加,动力学延长。缺乏Stat1或Irf9的小鼠大脑的RNA分析证实,IRG在体内受IFN-α调节。对干扰素调节基因(IRG)反应在不同时间的研究表明,与野生型相比,IFN-α处理在突变型MGC中的IFN-I信号诱导了相似的反应,由于响应时间增加,动力学延长。缺乏Stat1或Irf9的小鼠大脑的RNA分析证实,IRG在体内受IFN-α调节。对干扰素调节基因(IRG)响应在不同时间的研究表明,与野生型相比,IFN-α处理在突变型MGC中的IFN-I信号诱导相似的响应,由于响应时间增加,动力学延长。缺乏Stat1或Irf9的小鼠大脑的RNA分析证实,IRG在体内受IFN-α调节。

使用定量RT-PCR,Wang等(2017)研究人员发现,ISGs在永生化条件下在永生化细胞系,原肠和肝类器官以及肝组织中组成性表达。击倒人肝细胞中的STAT1,STAT2或IRF9会降低ISG的组成型表达,并增加丙型肝炎(HCV)和戊型肝炎(HEV)病毒的复制。此外,STAT1,STAT2和IRF9分别是驱动组成型ISG表达所必需的,但还不够。STAT1,STAT2和IRF9在人肝细胞中的过度表达表明,这3个因子起着未磷酸化的ISGF3(U-ISGF3)复合物的作用,而不受外源性IFN的激活。对U-ISGF复合物的分析表明,它由IRF9组成,其原子核中具有未磷酸化的STAT1和STAT2。

▼ 基因结构
------
严等(1995)报道了人类STAT2基因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启动子区域和外显子结构的特征。它包含24个外显子,具有不完善的ISRE,与IFNA1的弱转录诱导相符。与STAT1相比,Yan等人(1995)发现整个700个氨基酸编码区有相当大的保守性,并且基因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守的。

▼ 测绘
------
Gross(2015)根据STAT2序列(GenBank BC051284)与基因组序列(GRCh38)的比对,将STAT2基因定位到12q13.3染色体。

▼ 分子遗传学
------
免疫缺陷44

Hambleton等人 在5名受免疫缺陷的近亲血友病成员中表现出免疫缺陷44(IMD44; 616636)(2013)确定了STAT2基因的纯合剪接位点突变(600556.0001)。对患者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研究显示,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并且I型干扰素反应完全失败。用野生型STAT2转导后,该缺陷得以挽救。

Shahni等人在2个具有IMD44的同胞中(2015)在STAT2基因(C612X; 600556.0002)中鉴定了纯合的无意义突变。该突变是通过纯合性作图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而发现的,与该家族的疾病分离。患者的骨骼肌和成纤维细胞显示出致密的延长线粒体,可通过野生型STAT2的转导加以纠正,而对照细胞中STAT2的敲低导致线粒体长度增加了4倍。Hambleton等报道了患者的线粒体(2013年)显示出类似的异常情况。患者的成纤维细胞显示出STAT2蛋白水平未检出,线粒体外膜和内膜融合蛋白(例如MFN1,608506),MFN2(608507)和OPA1(605290)与线粒体质量的增加一致。患者细胞还显示DNM1L异常磷酸化(603850),导致DNM1L 失活,线粒体裂变受损和相对过度融合。STAT1(600555)的磷酸化也被破坏,证实了α-干扰素途径的干扰。最后,与对照组相比,STAT2缺陷型患者细胞对α-干扰素的应答显示出凋亡受损。该报告暗示了先天免疫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

伪火炬综合症3

在邓肯等人的 2个兄弟中,他们是由近亲的巴基斯坦父母所生,患有伪火炬综合症3(PTORCH3; 618886)(2019)确定了STAT2基因的纯合错义突变(R148W; 600556.0003)。该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与该家族的疾病分离。在gnomAD数据库中,它仅以非常低的频率处于杂合状态。STAT2蛋白表达在患者细胞中不受影响。病人血液的RNA和RT-PCR分析显示,IFN刺激基因(ISG)基因表达增加,与I型干扰素病一致。β-干扰素(IFNB1; 147640)和α-干扰素(IFNA1;147660)与对照相似,尽管这些样品是在治疗期间采集的。转导了该突变的患者细胞和STAT2空细胞对IFNA1的敏感性提高了相似的水平,这与暴露于干扰素而不是STAT2的组成性激活后异常增强的反应一致。异常与患者细胞中延长的IFNAR(107450)信号传导有关,但在携带杂合突变的亲本细胞中却没有,作者指出,这种突变对于功能获得性突变并不常见。进一步的体外研究表明,R148W突变削弱了STAT2与负调控子USP18的相互作用(607057),导致对USP18通常赋予的负面法规不敏感。击倒对照细胞中的USP18会导致STAT2磷酸化延长,从而概括了患者细胞的表型。相比之下,USP18无法抑制患者细胞中的IFN-α信号传导。击倒患者细胞中的USP18也不起作用,表明对USP18不敏感。该发现与患者细胞不能适当抑制IFNAR信号传导相一致,这导致了与I型干扰素病相一致的炎性疾病。邓肯等(2019)指出,由于STAT2突变,导致IFNAR信号负调控的丧失表现为隐性特征,对IFN信号通路具有整体功能增强作用。

格鲁伯(Gruber)等人在一个由近亲摩洛哥父母生下的男孩中,与PTORCH3在一起(2020)确定了STAT2基因的纯合错义突变(R148Q; 600556.0004)。该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通过Sanger测序确认,在未受影响的母亲中发现为杂合状态。尚无父系DNA。作者指出,R148残基在哺乳动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但在啮齿动物中却不是。与对照组相比,延长了对患者细胞和STAT2无效细胞的IFN1刺激(与转导突变相比)导致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增加,与功能获得效应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野生型STAT2的表达导致缺陷的正常化,表明该效应需要双等位基因突变。对患者成纤维细胞的免疫沉淀研究表明,R148Q STAT2将USP18募集到IFNAR2的能力有所降低(602376受体复合物,尽管突变体STAT2和USP18之间的亲和力似乎是正常的。甚至在存在USP18的情况下,患者细胞也无法减弱对IFN1的应答信号,这表明USP18在功能上无效,这可能是由于USP18向IFNAR受体的转移缺陷所致。Gruber等(2020)指出纯合子的功能获得突变是罕见的,并建议它们必须破坏负调控过程才是致病的,在这种情况下。

▼ 演变
------
门德兹等(2012年)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不携带STAT2单倍型N,其序列与尼安德特人STAT2的序列非常匹配,但在欧亚大陆的平均频率为5%,而在美拉尼西亚的平均频率为54%。中立性测试表明,美拉尼西亚人的高频率并非仅是遗传漂移的结果。作者确定了ERBB3(190151),ESYT1和STAT2中的非同义突变,它们都是同一250 kb渐渗单倍型的一部分,是该人群中阳性选择的候选靶标。

▼ 等位基因变异体(4个示例):
------

.0001免疫缺陷44
STAT2,IVS4DS,GC,+ 5
Hambleton等人在5名受免疫缺陷的近亲血友病成员中表现出免疫缺陷-44(IMD44; 616636)(2013年)在STAT2基因中鉴定出纯合的G到C转化(c.381 + 5G-C),预计会破坏内含子4的供体剪接位点。该突变在Ensembl(版本67)数据库或在218个种族匹配的对照人群中,与该家族的疾病隔离。对患者细胞的研究表明,内含子4的剪接异常,转录物数量减少,表明某些无意义的mRNA衰减,并且患者成纤维细胞未检测到STAT2蛋白。对患者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研究表明,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并且I型干扰素反应完全失败。用野生型STAT2转导后,该缺陷得以挽救。

.0002免疫缺陷44
STAT2,CYS612TER
Shahni等在2名同胞中出生,这些同胞出生于无亲缘关系的阿尔巴尼亚父母,患有免疫缺陷-44(IMD44; 616636)(2015)发现在STAT2基因纯合的c.1836C-A颠倒,导致SH2结构域的cys612对ter(C612X)替换。通过纯合性作图和全外显子组测序相结合发现的突变,已通过Sanger测序得到证实,并与该家族的疾病隔离开来。活疫苗减毒后婴儿期出现严重神经系统恶化的患者,也有免疫缺陷的证据。

.0003伪火炬综合症3
STAT2,ARG148TRP
在邓肯等人的两个兄弟中,他们是由近亲的巴基斯坦父母所生,患有伪火炬综合症3(PTORCH3; 618886)(2019)在STAT2基因中发现了纯合的c.442C-T过渡(c.442C-T,NM_005419.3),导致在卷曲螺旋结构域中高度保守的残基处出现了arg148-trp(R148W)取代。该突变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与该家族的疾病分离。在gnomAD数据库中,它仅以非常低的频率处于杂合状态。STAT2蛋白表达在患者细胞中不受影响。病人血液的RNA和RT-PCR分析显示,IFN刺激基因(ISG)基因表达增加,与I型干扰素病一致。通过该突变转导的患者细胞和STAT2空细胞对IFNA1的敏感性提高了相似的程度(147660),这与暴露于干扰素后异常增强的反应一致,而不是STAT2的组成型激活。异常与患者细胞中延长的IFNAR(107450)信号传导有关,但在携带杂合突变的亲本细胞中却没有,作者指出,这种突变对于功能获得性突变并不常见。进一步的体外研究表明,R148W突变削弱了STAT2与负调节剂USP18(607057)的相互作用,导致对USP18通常赋予的负调节作用不敏感。该发现与患者细胞不能适当抑制IFNAR信号传导相一致,这导致了与I型干扰素病相一致的炎性疾病。邓肯等(2019) 注意到由于STAT2突变而导致的IFNAR信号负调控的丧失表现为一种隐性性状,对IFN信号通路具有整体功能获得作用。

.0004伪火炬综合症3
STAT2,ARG148GLN
Gruber等人在一个由近亲摩洛哥血统父母出生的男孩中,患有假性TORCH综合征3(PTORCH3; 618886)(2020年)在STAT2基因第5外显子中发现了纯合的c.443G-A过渡,导致在卷曲螺旋结构域中高度保守的残基上发生了arg148-gln(R148Q)取代。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通过Sanger测序证实的突变,在未受影响的母亲中以杂合状态发现。尚无父系DNA。作者指出,R148残基在哺乳动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但在啮齿动物中却不是。它没有出现在gnomAD数据库或超过6,000个外显子组的内部数据库中。体外功能表达研究和对患者细胞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延长的IFN1刺激导致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增加,与功能获得效应一致。值得注意的是 STAT2的野生型表达导致缺陷正常化,表明该效应需要双等位基因突变。对患者成纤维细胞的免疫沉淀研究表明,R148Q STAT2募集USP18的能力降低了(607057)与IFNAR2(602376)受体复合物,尽管突变体STAT2和USP18之间亲和力似乎是正常的。甚至在存在USP18的情况下,患者细胞也无法减弱对IFN1的应答信号,这表明USP18在功能上无效,这可能是由于USP18向IFNAR受体的转移缺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