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血型

Ss血型抗原驻留在红细胞糖蛋白GYPB上。S和s抗原源自GYPB氨基酸29的多态性,其中S已达到met29而s已达到thr29。U抗原是指位于膜附近的GYPB中的短细胞外序列。GYPB,糖蛋白A(GYPA; 617922)和糖蛋白E(GYPE; 138590)在4q31染色体上紧密相连。MN血型的抗原(111300)驻留在GYPA上。M和N抗原在GYPA的氨基酸1和5不同,其中M为ser-ser-thr-thr-glu,N为leu-ser-thr-thr-glu。GYPB的N末端与GYPA的N末端基本相同,只是它总是表达N抗原,表示为“ N”或N-prime。GYPA,GYPB和GYPE之间的重组和基因转换会导致杂合的血型糖蛋白分子和低发病率抗原的产生。因此,MN和Ss血型统称为MNSs血型系统(请参见111300)。重组产生3种糖蛋白-无效表型:En(a-)细胞由于GYPA和GYPB之间的重组而缺乏GYPA;由于GYPB中的重组,GYPB阴性(SsU-)细胞缺少GYPB。M(k)细胞(MNSsU-)缺乏GYPA和GYPB,这是由于GYPA和GYPE之间的重组所致。具有糖蛋白无效表型的个体的唾液酸含量降低,并且对疟疾感染的抵抗力增强(参见611162)。GYPA和GYPB对红细胞的发育或存活不是必不可少的,并且GYPA和GYPB无效的表型与贫血或红细胞功能改变无关(Cooling,2015年综述)。

Ss血型的抗原是由于4q31号染色体上编码糖蛋白B(GYPB; 617923)的基因发生变异而产生的。

Phenotype-Gene Relationships

Location Phenotype Phenotype
MIM number
Inheritance Phenotype
mapping key
Gene/Locus Gene/Locus
MIM number
4q31.21 [Blood group, Ss] 111740   3 GYPB 617923

▼ 分子遗传学
------
Blumenfeld和Adamany(1978)发现MM血型多肽与NN多肽的2个氨基酸不同,其中MM的是丝氨酸和甘氨酸,NN的是亮氨酸和谷氨酸。MN个体显示所有4个氨基酸。人红细胞膜的2种主要唾液糖蛋白α和δ(分别为糖蛋白A和B)具有MNS的抗原特异性。它们在N末端的前26个残基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α表达M或N血型活性;δ仅携带血型N活动。此外,α的26位上的天冬酰胺带有在相同δ位置上不存在的寡糖链。这两种唾液酸糖蛋白的剩余氨基酸序列不同,并且δ表达Ss活性。

Ss和MN紧密相连,但在染色体4q28-q31上具有孤立的基因位点。已经观察到Ss和MN基因座之间重组的几种情况(参见Race and Sanger的综述,1975)。通过鉴定似乎是由Lepore型机制产生的杂合分子,也表明了分别带有MN和Ss特异性的2个唾液糖蛋白基因的紧密连接(Mawby等,1981)。部分位于细胞膜内且部分暴露于外部的红血球糖蛋白含有203个氨基酸。氨基末端的一半暴露,是带有寡糖复合物的那部分,寡糖复合物决定了血型抗原的特异性,并充当病毒和植物凝集素的受体。如所示111300,Ss血型抗原位于糖蛋白B上。SS和ss特异性之间的结构差异是29位的蛋氨酸到苏氨酸多态性。Ferrari和Pavia(1986)合成了2个肽,每个肽长8个氨基酸,携带Ss特异性:SS,asn-gly-glu-met-gly-gln-leu-val;ss,asn-gly-glu-thr-gly-gln-leu-val。糖蛋白C(GYPC; 110750)是Gerbich血型抗原特异性的位点(616089)。

黄等(1987)提供了从蛋白质和基因组DNA分析得出的证据,由于δ-糖蛋白基因缺失,两个不相关的人的SsU-血型表型纯合子的红细胞缺乏δ-糖蛋白。Dantu和Stones是杂种糖蛋白携带的2种变异抗原,杂种糖蛋白似乎是δ和α糖蛋白融合基因的产物。在用St(a)表示的Stones中,连接点是从δ的氨基酸残基26或28到α的残基59或61,而在Dantu中,δ的残基38或39与α的残基71或72连接。

Huang和Blumenfeld(1988)在基因组水平上描述了来自3代黑色家族的DNA中的基因组水平上的α和δ糖蛋白的结构,其中存在Dantu和Mi-III(另一种罕见的MNs抗原)而缺乏看到了δ-糖蛋白。

具有罕见En(a-)变体的红细胞对恶性疟疾具有抗性(请参阅611162)(Pasvol等,1982)。这样的细胞缺乏糖蛋白A(Siebert和Fukuda,1986)。Ss系统的罕见U(-)变体缺少其他主要的唾液糖蛋白糖蛋白B,对入侵具有相对的抵抗力。Wr(b)阴性细胞也对恶性疟原虫具有抗性,尽管它们表面上具有正常量的糖蛋白A和B。所有这些观察结果,以及使用针对糖蛋白和某些糖类(尤其是N-乙酰氨基葡糖)的抗体的实验,都导致了糖蛋白在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入侵中的作用的初步模型(Pasvol和Wilson,1982)。

通过分析人类群体的基因组序列数据,Leffler等(2017)确定了影响GYPA和GYPB的各种各样的大拷贝数变体。他们发现,复杂的结构重排涉及GYPB的丢失和2个编码MNSs血型系统Dantu抗原的GYPB-GYPA杂合基因的获得,这说明附近区域与严重疟疾的保护相关。与3个基因的参考单倍型(GYPE,GYPB和GYPA)相比,保护性单倍型具有5个GYP基因,其中包括2个拷贝的GYPE,2个拷贝的Dantu杂种基因和1个拷贝的GYPA。保护性单倍型在肯尼亚地区将严重疟疾的风险降低了40%,但在西非尚未发现。

▼ 演变
------
血型糖蛋白A(GYPA; 111300)和B,它们确定在MN与SS血型,分别是2个被对红细胞表面和相互作用恶性疟原虫配体表达的主要受体。Ko等(2011年)分析了疟疾暴露水平不同的15个非洲人口中糖蛋白基因家族的核苷酸多样性。在这些基因上发现高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基因转化。Ko等(2011年)确定了一种单倍型,该单倍型在糖蛋白B的胞外域中引起3个氨基酸变化。这种单倍型可能已经在5个高度暴露于疟疾的人群中适应性地进化了。Ko等(2011年)在这些重复的基因之间以及GYPA的不同胞外域之间观察到遗传变异的不同模式。相比之下,Ko等(2011年)观察到在许多人群中,GYPA外显子2的等位基因频谱偏向中频等位基因的显着过量。频谱失真的程度与疟疾暴露相关,可能是由于基因转换和平衡选择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