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配蛋白受体 EphB3; EPHB3

EPH 样酪氨酸激酶 2; ETK2
人胚胎激酶 2; HEK2
TYRO6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EPHB3

细胞遗传学位置:3q27.1 基因组坐标(GRCh38):3:184,561,785-184,582,408(来自 NCBI)

▼ 正文

有关 Eph 受体及其配体(肝配蛋白)的背景,请参阅 179610。

▼ 克隆与表达

博梅等人(1993) 使用 PCR 分离出一种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他们将其命名为 HEK2,即“人类胚胎激酶-2”,来自人类胚胎 cDNA 文库。序列分析显示HEK2编码998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单个假定的跨膜结构域、分泌信号序列和2个纤连蛋白重复序列​​。基于序列同源性,Bohme 等人(1993) 指出 HEK2 是酪氨酸激酶 EPH/ELK 家族的成员。 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HEK2 在所有测试的成人组织中以可变的 4.6-kb 信息表达。 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HEK2是人类基因组中的单拷贝基因。

鲁伊斯等人(1994) 克隆了人类 HEK2 的小鼠直系同源物。他们发现,在心脏形成之前和期间,即交配后7.5至8.0天(dpc),Hek2在胚胎的颅骨(吻侧)区域表达,该区域的细胞亚群产生了未发育的心脏。在 8.0 至 9.5 dpc 之间,在心肌细胞、头部间充质和轴旁中胚层中观察到 Hek2 mRNA 表达。在心内膜细胞中未检测到 Hek2 转录本。 9.5 dpc 后,Hek2 表达下调。

▼ 基因功能

博梅等人(1996) 提出了 HEK2 与 EPH 相关激酶(LERK) 的 2 个配体相互作用的证据,即 LERK2(EFNB1; 300035) 和 LERK5(EFNB2; 600527)。他们报告说,表达 HEK2 和 LERK2 的细胞共孵育可诱导细胞间粘附和聚集。此外,HEK2 和 LERK2 的共表达会导致 HEK2 激酶活性降低。

巴特勒等人(2002) 表明,β-连环蛋白(116806) 和 TCF(参见 TCF7L2;602228)反向控制结直肠癌中和沿隐窝绒毛轴的 EphB2(600997)/EphB3 受体及其配体肝配蛋白 B1 的表达。 EphB2 和 EphB3 基因的破坏表明,它们的基因产物限制细胞混合并在肠上皮内分配细胞群。在 EphB2/EphB3 缺失小鼠中,增殖和分化群体混合在一起。在成年 EphB3 -/- 小鼠中,潘氏细胞并不沿着向下的迁移路径,而是沿着隐窝和绒毛分散。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在肠上皮中,β-连环蛋白和 TCF 通过 EphB/ephrin B 系统将增殖和分化与细胞群的分类结合起来。

本森等人(2005) 假设在脊椎动物胚胎轴突寻路中充当驱避剂的分子也可能抑制损伤后的再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他们表明Ephb3在小鼠脊髓出生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中表达。对原代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神经突生长测定表明,Ephb3 具有的抑制活性相当于 p75(NGFR; 162010) 介导的 Nogo66(RTN4; 604475)、Mag(159460) 和 Omgp(OMG; 164345) 组合的活性。本森等人(2005) 得出结论,EPHB3 是一种基于髓磷脂的神经突生长抑制剂。

Holmberg 等人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功能获得和丧失的实验(2006) 发现 EphB 受体除了指导细胞迁​​移外,还调节肠道内的增殖。 EphB2 和 EphB3 激酶依赖性信号传导促进肠道祖细胞的细胞周期重入,并约占成年小鼠小肠和结肠有丝分裂活性的 50%。霍姆伯格等人(2006) 得出结论,EphB 受体是肠道干细胞微环境迁移和增殖的关键协调者。

▼ 测绘

博梅等人(1993) 使用人-小鼠杂交体的 PCR 将 EPHB3 基因定位到人类染色体 3q21-qter。

▼ 动物模型

哈尔福德等人(2000) 培育了 Ryk 缺陷小鼠(600524),发现它们具有独特的颅面外观、四肢缩短,以及由于与二级腭裂相关的喂养和呼吸系统并发症而导致出生后死亡率。与 Ephb2/Ephb3 缺陷小鼠的腭裂表型以及果蝇 Ryk 直系同源物“Derailed”的作用一致。在排斥性轴突寻路线索的转导中,生化数据表明 Ryk 参与了 Eph 受体和细胞连接相关 Af6 介导的信号传导(159559)。哈尔福德等人(2000) 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发现强调了不同 RTK 亚族成员之间信号串扰的重要性。

α罗等人(2008) 观察到 Ephb2 和/或 Ephb3 缺陷小鼠的双阴性(DN;CD4(186940) 阴性/CD8(见 186910) 阴性)和双阳性细胞的胸腺细胞结构显着减少。成年突变胸腺的 DN 细胞比例增加,而其他亚群的百分比没有显着变化。从 DN3(CD44(107269)-阴性/CD25(147730)-阳性)阶段开始,所有区室中的胸腺细胞数量均显着减少,DN1(CD44-阳性/CD25-阴性)或 DN2(CD44-阳性/CD25 阳性)细胞。α罗等人(2008) 在第 15 天的 Ephb2 和/或 Ephb3 缺陷胸腺中观察到相同的变化,并提出成人表型是个体发育早期出现的缺陷逐渐积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