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5 RNA 聚合酶 II,TATA 框结合蛋白相关因子,100-KD; TAF5
TATA 框结合蛋白相关因子 2D; TAF2D
TBP 相关因子,RNA 聚合酶 II,100-KD; TAFII100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TAF5
细胞遗传学位置:10q24.33 基因组坐标(GRCh38):10:103,367,976-103,389,065(来自 NCBI)
▼ 说明
多亚基 TFIID 是 RNA 聚合酶 II 转录机制的 DNA 结合成分(参见 POLR2A;180660)。 TFIID 由 TATA 框结合蛋白(TBP;600075) 和 TBP 相关因子或 TAF 组成(参见 313650)。
▼ 克隆与表达
杜布罗夫斯卡娅等人(1996) 描述了人类 TAF,他们将其称为 TAFII100,它与果蝇 TAFII80(65% 相似)和酵母 TAFII90(57% 相似)同源。他们克隆了TAFII100 cDNA,编码799个氨基酸的多肽,计算分子量为87.9 kD;然而,内源蛋白和重组蛋白的电泳测定相对质量均为 100 kD。通过删除分析,Dubrovskaya 等人(1996) 表明,C 端含有 WD-40 重复序列的结构域不需要掺入 TFIID 复合物中。
Tanese 等人孤立地(1996) 克隆并表征了 TAFII100 的 C 端 801 个氨基酸。他们提出,由于内源蛋白测序得到的N端氨基酸序列与克隆基因预测的N端序列不同,全长TAFII100基因(也用TAF2D表示)可能编码上游的短肽序列他们假定的起始蛋氨酸和杜布罗夫斯卡娅等人的起始蛋氨酸(1996)。
▼ 基因功能
杜布罗夫斯卡娅等人(1996) 证明 TFIIF/RAP30(189969) 和 TAFII100 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支持在 TFIID 存在的情况下体外 polII 预引发复合物的形成。
陶等人(1997) 使用免疫沉淀研究表明,人类 TAFII100 是与所有转录活性形式的 TF2D 相关的完整亚基。他们还表明,相对于含有 TATA 的启动子,抗 TAFII100 抗体选择性抑制不含 TATA 的启动子的基础转录。
▼ 生化特征
冷冻电子显微镜
比尼奥塞克等人(2013) 展示了人类核心-TFIID 复合物的结构,由 TAF4(601796)、TAF5、TAF6(602955)、TAF9(600822) 和 TAF12(600773) 各 2 个拷贝组成,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在 11.6-埃分辨率。该结构揭示了 2 倍对称、交错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突起,容纳了 TAF 的所有保守结构特征,包括组蛋白折叠。比尼奥塞克等人(2013) 进一步证明,1 TAF8(609514)-TAF10(600475) 复合物的结合破坏了核心-TFIID 的原始对称性。比尼奥塞克等人(2013) 提出,通过增加剩余的 TAF 和 TBP 各 1 个拷贝,由此产生的不对称结构可作为功能支架来使 Holo-TFIID 组装成核。
▼ 测绘
杜布罗夫斯卡娅等人(1996) 通过人-仓鼠杂交细胞系基因组 DNA 的 Southern 分析和原位杂交,将 TAF5(TAF2D)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0q24-q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