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蛋白酶,β-2
类胰蛋白酶是与哮喘有关的丝氨酸蛋白酶,在人肥大细胞中高度表达。它们来自至少4个聚集在16p13.3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TPSAB1(191080),代表α和β-I类胰蛋白酶等位基因;TPSB2(191081),代表β-II和β-III类胰蛋白酶等位基因;TPSG1(609341); 和TPSD1(609272)(Pallaoro等人,1999。 ; 。考伊等人,2000)。
细胞遗传学位置:16p13.3
基因座标(GRCh38):16:1,228,335-1,230,183
▼ 克隆和表达
------
米勒等(1990)从肥大细胞cDNA文库克隆了人β-胰蛋白酶的cDNA。β-胰蛋白酶包含3089道尔顿的30个氨基酸的前导序列和27458道尔顿的245个氨基酸的催化区域。β-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与α-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90%相同,催化部分的前20个氨基酸为100%相同。
Vanderslice等(1990)证明了多种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他们称其为类胰蛋白酶I,II和III。在这方面,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类似于其他丝氨酸蛋白酶,例如腺激肽释放酶(147960)和胰蛋白酶(276000),它们也是多基因家族的成员。黄等(1999)指出Vanderslice等人克隆了类胰蛋白酶II(1990)与Miller等人克隆的β-胰蛋白酶相同(1990)。
Pallaoro等(1999)将类胰蛋白酶I,II和III(Vanderslice等,1990)分别称为β-I,β-II和β-III类胰蛋白酶。通过BAC分析,他们确定β-II和β-III类胰蛋白酶是16号染色体上相同基因的等位基因。推导的β-II和β-III蛋白包含275个氨基酸,并且仅有3个残基不同。在245个催化氨基酸中只有3个与β-I类胰蛋白酶不同。
通过人肺RNA的RT-PCR,Huang等(1999)克隆的β-II类胰蛋白酶。像其他类胰蛋白酶一样,推导的催化蛋白包含7个形成底物结合裂的环。
▼ 基因功能
------
黄等(1999)发现昆虫细胞中表达的重组β-II类胰蛋白酶结合了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抑制剂氟磷酸二异丙酯。活性蛋白裂解了几种合成的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底物。β-II类胰蛋白酶还切割了纤维蛋白原α(134820)和β(134830)链,但未切割纤维蛋白原γ链(134850)。
▼ 生化特征
------
Sommerhoff等(1999年)确定了人类β-II类胰蛋白酶与4 ino基苯基丙酮酸形成3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β-II类胰蛋白酶形成以平面框状结构排列的4个单体的四聚体。活性中心指向中心孔,中心孔的狭窄开口允许小肽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进入,但不包括较大的蛋白质底物和抑制剂。类胰蛋白酶的单体与四聚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围绕活性位点排列的6个表面环的构象。环状物使活性部位开裂,与相邻单体形成所有接触,并通过结合肝素而稳定。四聚体解离后,单体可能会转化成酶原样构象。
▼ 基因结构
------
Pallaoro等(1999)确定TPSB2基因包含6个外显子。
▼ 测绘
------
米勒等(1990)通过对人/仓鼠体细胞杂种的DNA进行PCR分析,将α-胰蛋白酶和β-胰蛋白酶基因定位到16号染色体。
通过BAC分析和FISH,Pallaoro等人(1999年)映射TPSB2基因到染色体16p13.3上的类胰蛋白酶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