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84A; DFNB84A

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84; DFNB84
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84A,伴有前庭功能障碍

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 84A(DFNB84A) 可能是由染色体 12q21 上 PTPRQ 基因(603317) 的纯合突变引起的。

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称为 DFNB84B(614944),也对应到染色体 12q21,是由 OTOGL 基因(614925) 突变引起的。

▼ 临床特征

施拉德斯等人(2010) 报道了 2 个不相关的家族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听力损失和前庭功能障碍。在一个荷兰家庭中,两名成年同胞患有双侧、对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能是先天性的。两名患者都没有发展出正常的言语能力,而且两人的听力损失分别从 30 岁和 45 岁及以后从严重发展到极重度。此外,两人均报告运动发育迟缓。第二个摩洛哥近亲家庭有 2 名受影响的同胞,患有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进行性听力损失,可能患有先天性听力损失。两个家庭的热量和旋转测试中的眼震电图显示前庭功能受损。

▼ 测绘

Shahin 等人在 2 个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的巴勒斯坦近亲家庭中(2010) 发现与染色体 12q 上一个 12.5-Mb 区域的连锁(对数值为 3.45),指定为 DFNB84。

▼ 分子遗传学

Schraders 等人在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前庭功能障碍(DFNB84A) 的 2 个不相关家庭的受影响成员中(2010) 鉴定了 PTPRQ 基因中各自的纯合突变(603317.0001 和 603317.0002)。

▼ 动物模型

固特异等人(2003) 表明 Ptprq 定位于小鸡内耳的内耳毛束和肾小球。在出生后早期的小鼠中,Ptprq 对耳蜗和内耳前庭的毛束进行染色,并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表达。发束上的染色分布根据毛细胞的类型及其位置而不同。两种不同的转基因小鼠品系在 Ptprq 基因中具有不同的突变,其突变的前庭毛束中缺乏轴连接器,并且静纤毛错位或缺失。突变小鼠的耳蜗毛束结构在出生后迅速恶化,这与传感器电流小于正常、基底线圈耳蜗毛细胞逐渐丧失和耳聋有关。固特异等人(2003)提出Ptprq是毛束轴连接器的形成、耳蜗毛束的正常成熟以及高频听毛细胞的长期存活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