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U 域,2 类,关联因子 1; POU2AF1
OCT 结合因子 1; OBF1
BOB1
OCAB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POU2AF1
细胞遗传学位置:11q23.1 基因组坐标(GRCh38):11:111,352,255-111,379,275(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免疫球蛋白(Ig) 基因的 B 淋巴细胞限制转录是通过启动子和增强子元件之间的协作相互作用来控制的,这些元件的活性具有 B 细胞特异性。这些元件之一,八聚体基序 ATGCAAAT,在所有 Ig 基因的启动子和大多数 Ig 增强子中都是保守的。体内研究证实了该主题的至关重要性(Staudt 和 Lenardo,1991)。在 B 淋巴细胞中,2 个核转录因子与八聚体基序结合:普遍表达的 OCT1(164175) 和很大程度上 B 细胞限制的 OCT2(164176)。斯特鲁宾等人(1995) 克隆了一种人类 B 细胞特异性转录共激活因子,它与 OCT1 或 OCT2 特异性结合,并被它们命名为 OBF1(Oct 结合因子-1)(其他人分离出了相同的 cDNA,并将其命名为 OCA-B(Luo 和 Roeder,1995)或 Bob1(Gstaiger 等,1995)。)
▼ 基因功能
POU 结构域蛋白包含由灵活接头分隔的二分 DNA 结合结构域,使它们能够在 DNA 上采用各种单体配置。 POU 蛋白操作的多功能性还赋予二聚化水平。托米林等人(2000) 发现来自 OCT1 基因的 POU 二聚体在回文 OCT 因子识别元件或 PORE(ATTTGAAATGCAAT) 上形成,可以招募转录共激活子 OBF1,而 POU 二聚体在共有 MORE(more PORE)(ATGCATATGCAT) 或来自 Ig 重链启动子(ATG/AATATGCAA) 的 MORE 未能相互作用。与 OBF1 的相互作用被排除,因为形成 MORE 二聚化界面的相同 OCT1 残基也用于 PORE 上的 OBF1/OCT1 相互作用。这些发现提供了一个范例,说明特定的 POU 二聚体组装体如何通过不同的转录读数来差异性地招募共调节活性。
卡塞拉斯等人(2002) 报道 OCAB 对于 Ig-kappa 基因子集的 V(D)J 重组至关重要。他们表明 OCAB 通过直接增强体内 Ig-kappa 基因转录来调节重组。
林斯等人(2003) 表明骨桥蛋白(SPP1; 166490) 在其增强子区域包含 PORE 序列,其表达依赖于 B 细胞中 OBF1 的存在。 OBF1 减轻了体外 PORE 相关序列对 OCT1 二聚体的 DNA 序列要求。 OBF1 稳定了 POU 二聚体-DNA 相互作用和过度 OCT1 界面突变,从而在没有 OBF1 的情况下消除了 PORE 介导的二聚化。林斯等人(2003) 得出结论,PORE 型 OCT1 或 OCT2 二聚体,而不是单体,是 OBF1 辅因子的主要目标。
▼ 测绘
容克等人(1996) 通过对人类/啮齿动物体细胞杂交细胞的 Southern 印迹分析,将 OBF1 基因分配给染色体 11。通过荧光原位杂交,他们将白血病相关区域中的 11q23.1 定位精化。作者指出,MLL 基因(159555) 参与了大部分易位,断点位于 11q23 内;是否还有其他涉及导致白血病的OBF1基因仍有待确定。
▼ 动物模型
舒巴特等人(2001) 指出 Oct2 缺陷小鼠在出生时死亡,但 B 细胞发育和 Ig 基因转录正常。 Obf1 缺陷小鼠可以存活,骨髓中 B 细胞发育不受影响,血清 IgM 正常,但脾脏中 B 细胞数量减少,血清 IgG 较低。通过创建双基因敲除小鼠,舒巴特等人(2001) 证实,在没有这些 B 细胞特异性因子的情况下,B 细胞发育和 Ig 基因转录也可以正常进行。然而,在这些动物中,成熟 B 细胞池明显减少,表明这些因素在控制成熟 B 细胞的扩增和/或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边缘区(MZ) B 细胞是针对颗粒性血源性抗原的第一道防线,与 B1 细胞一起负责针对 II 型 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的早期反应。 Samardzic 等人使用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学分析(2002) 发现 Obf1 -/- 小鼠缺乏 MZ B 细胞。 Obf1 -/- 小鼠中缺少 MZ B 细胞是由于内在 B 细胞缺陷,并且 MZ B 细胞发育需要脾脏中 Obf1 的表达。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Obf1在MZ B细胞中表达。缺乏 Obf1 的 B 细胞显示出改变的迁移特性,并减少了 Baffr(TNFRSF13C;606269) 表达和 B 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然而,B1 B 细胞中 B 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的发育并未受到 Obf1 缺失的影响。
孙等人(2003) 发现 Aiolos(ZNFN1A3; 606221) -/- 小鼠自发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152700) 症状,但 Aiolos -/- Obf1 -/- 小鼠却没有。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Aiolos -/- Obf1 -/- 小鼠的骨髓中,未成熟 B 细胞阶段的 B 细胞发育严重受损。
OBF1 表达主要限于 B 细胞,但可以通过佛波酯共刺激和钙动员在 T 淋巴细胞中诱导。巴托尔迪等人(2006) 开发了在 T 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Obf1 的转基因小鼠,并发现对生发中心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的 Spib(606802) 的表达与小鼠胸腺细胞中的 Obf1 水平成正比。 Obf1 在体内结合含有八聚体的 Spib 启动子 2(P2),并控制 Spib 从 P2 的转录。 Obf1 对于 T 细胞和 B 细胞中的 Spib 转录至关重要,而 Obf1 缺失的小鼠在接受 T 细胞依赖性抗原攻击后无法形成生发中心。
Siegel 等人使用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和 RT-PCR 分析(2006) 表明,缺乏 Ocab 的小鼠骨髓 B 细胞分布发生改变,前 B 细胞受体分化和信号传导受损。定量 PCR 和免疫印迹分析显示 Ocab -/- 细胞中 Syk(600085) 表达减少。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分析表明Syk和Ocab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并直接相互作用。西格尔等人(2006) 表明,连同其他 OCAB 靶基因的失调,SYK 调节的改变可能有助于解释 B 细胞发育中观察到的缺陷程度,包括前 B1 到前 B2 的转变,以及免疫反应。 Ocab -/-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