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营养不良,福克斯内皮细胞,3; FECD3
FCD2 基因座
角膜营养不良,福克斯内皮细胞,迟发性
有证据表明 Fuchs 内皮性角膜营养不良 3(FECD3) 是由染色体 18q21 上 TCF4 基因(602272) 中的杂合内含子三核苷酸重复扩增(CTG)n 引起的。
▼ 说明
晚发性福克斯内皮性角膜营养不良(FECD) 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影响约 4% 的 40 岁以上人群。它与其他角膜疾病的区别在于牙胶的逐渐形成,牙胶是后弹力层的微观折射赘生物,后弹力层是角膜内皮分泌的富含胶原蛋白的基底层。从发病开始,FECD 通常需要 20 年的时间才能严重损害内皮细胞功能,导致基质水肿和视力受损(Sundin et al., 2006)。
有关 Fuchs 内皮性角膜营养不良的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FECD1(136800)。
▼ 命名法
对应到染色体 18q21.2-q21.32 的晚发型 Fuchs 内皮角膜营养不良在 OMIM 中称为 FECD3。文献中的一些参考文献(例如,Riazuddin 等,2010)使用了“FCD2 位点”这一名称。参考染色体 18 上 FECD 的遗传位点。
▼ 测绘
孙丁等人(2006) 对来自 3 个大型晚发 FECD 家族的 43 名受影响个体和 33 名未受影响个体进行了连锁分析,并在染色体 18q21.2-q21.3 的 D18S1129 处获得了每个家族的最高 2 点 Lod 评分(3.41、2.89 和分别为 2.45),2 点 lod 综合得分为 7.70。多点分析在 D18S1129 处得出显性孟德尔性状的最大对数得分为 5.94,表现出 85% 的外显率和 15% 的表型率。其中 1 个家族的疾病相关单倍型定义了从 D18S487 到 D18S1134 的 7 Mb 临界区间。 Sundin 等人注意到不完全外显率和高表型率(2006) 认为这 3 个科的 FECD 起源很复杂,可能取决于其他遗传位点或环境因素。
巴拉茨等人(2010) 对 130 名 FECD 患者和 260 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与染色体 18q 上跨编码转录因子 4 的基因(TCF4; 602272) 的区域存在关联,并在 150 名孤立受试者中复制患者。最显着的关联发现于 18q21.1 上 TCF4 基因内含子 3 中的 rs613872(组合 p = 2.3 x 10(-26))。对于携带 2 个疾病变异拷贝的人,患有 FECD 的几率增加了 30 倍,并且区分病例和对照的准确度约为 76%。作者指出,TCF4 基因座上的许多 SNP 与 FECD 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4 个 SNP 与 FECD 孤立相关。巴拉茨等人(2010) 得出结论,TCF4 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解释了先前在染色体 18q21 上观察到的 FECD 连锁信号。
里亚祖丁等人(2011) 在他们的 170 名晚发性 Fuchs 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和 180 名年龄匹配的对照者队列中检查了 TCF4 内含子变异 rs613872 的关联。他们发现 rs613872 的风险等位基因 G 与迟发性 FECD 显着相关(比值比,4.2;p = 4.28 x 10(-15)),并且存在于男性和女性受影响者中,没有任何性别偏见,重复Baratz 等人的发现(2010),尽管没有发现与疾病表型严重程度的明显相关性。里亚祖丁等人(2011) 发现在 3 个 FCD2 相关家族中,风险等位基因并不与疾病表型共分离。作者也没有在 TCF4 编码区内发现任何致病变异。里亚祖丁等人(2011) 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复制是 rs613872 的首次孤立复制,赋予了晚发 FECD 的风险,并指出他们的数据表明,该风险因素可能孤立于 FCD2 基因座,其因果关系仍未确定。
李等人(2011) 报告了他们使用当时最大的 FECD 数据集(450 个 FECD 病例;340 个正常对照)对 TCF4 进行孤立验证研究的结果。李等人(2011) 发现与 Baratz 等人报道的目标标记 rs613872 显着相关(2010),对于所有 3 种遗传模型(显性:p = 9.33 x 10(-35);加性:p = 7.48 x 10(-30);隐性:p = 5.27 x = 10(-6))。为了加强关联研究,Li 等人(2011) 还使用参数和非参数 2 点和多点分析对 64 个多重家族(主要由受影响的同胞对组成)进行了全基因组连锁扫描。最显着的连锁区域定位于染色体 18,从 69.94 cM 到 85.28 cM,在主导模型下,在 rs1145315(75.58 cM) 处具有峰值多点 hlod = 2.5,对应到 rs613872 附近的 1.5 Mb。李等人(2011) 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研究通过关联和连锁研究提供了证据,支持内含子 TCF4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613872 在迟发性 FECD 中的作用。
Wieben 等人在一项涉及 66 名严重 FECD 患者和 63 名正常角膜个体的 3 阶段发现/复制/验证研究中(2012) 测试了 FECD 与 TCF4 基因(602272.0007) 中的内含子 TCG 重复之间的关联,Breschel 等人将其命名为 CTG18.1(1997)。总体而言,66 名 FECD 患者中有 52 名(79%) 的 TGC 重复次数超过 50 次,13 名(20%) 的重复次数少于 40 次,而 63 名对照患者中分别有 2 名(3%) 和 60 名(95%) 重复次数少于 40 次。超过 50 次 TGC 重复鉴定 FECD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9% 和 96%;维本等人(2012) 指出,扩展的 TGC 重复序列比之前确定的 SNP rs613872 对 FECD 病例更具特异性。
Mootha 等人在 120 名白人 FECD 先证者和 100 名对照者中(2014)测试了TCF4基因中的2个内含子多态性rs613872和CTG18.1之间的关联性,发现这2个多态性处于连锁不平衡。 FECD 与 rs613872 多态性(p = 3.1 x 10(-17)) 和扩展 CTG18.1 等位基因(p = 6.5 x 10(-25)) 及其单倍型(p = 5.9) 之间存在显着关联x 10(-19))。 FECD 的 rs613872 或扩展 CTG18.1 等位基因的每个拷贝的比值比估计分别为 9.5 和 32.3。在一项 CTG18.1 等位基因分离研究中,在 29 个 FECD 家族中的 24 个家族中发现了扩增;它在 18 个家庭中与疾病分离,但在 3 个家庭中表现出不完全外显。
为了识别 FECD 标记,Wieben 等人(2014) 对 68 名 FECD 患者和 16 名未受影响个体的 TCF4 基因区域进行了测序。 68 名 FECD 患者中的 46 名(68%) 和 16 名对照中的 1 名(6%) 存在 TGC 扩增超过 50 次重复。没有任何变异(包括 TGC 扩增)与疾病状态完全相关。维本等人(2014) 指出,即使在一些家庭中,受影响和未受影响的个体中也发生了重复扩增,包括 70 岁以上、具有超过 80 个 TGC 重复但未受影响的个体。然而,他们表示,TCF4 内的 CTG18.1 内含子三核苷酸重复扩展比任何其他变体都能更好地预测疾病。
▼ 分子遗传学
穆萨等人(2015) 研究了来自 8 名携带 TCF4 CTG18.1 重复扩增(602272.0007) 的 FECD 患者的角膜内皮组织样本,所有这些患者都有直径大于 5 毫米的汇合点胶并伴有水肿(克拉赫默分级 6 级)。在所有 8 名具有 CTG18.1 扩增的 FECD 患者的内皮样本中均观察到丰富的离散、点状核 CUG 重复 RNA 灶(毒性 RNA 的标志);然而,在 7 名未进行 CTG18.1 扩增的个体(包括 1 名 FECD 患者、1 名无牙胶角膜水肿患者和 5 名对照)的内皮细胞中未发现 RNA 灶。在 2 个对照内皮样本中也检测到核 RNA 焦点;随后的基因分型显示 CTG18.1 在两个样本中重复扩增,并且在角膜内皮的镜面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多态性和多形性。 Mootha 等人注意到,与对照内皮相比,CTG18.1 扩增的 FECD 内皮样品中定量 PCR 检测的 TCF4 表达没有显着差异(2015) 的结论是,毒性 RNA 是 FECD 疾病的主要机制,而不是 TCF4 的单倍体不足,其中 CTG18.1 三联体重复扩增由 CUG 重复 RNA 灶介导。
杜等人(2015) 研究了 FECD 患者和对照的角膜内皮和成纤维细胞,并确定 CTG-CAG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被转录成稳定的有义链 RNA,从而导致受影响组织中 CUG RNA 病灶的形成。与成纤维细胞相比,FECD 角膜内皮细胞中存在选择性丰度的聚(CUG)RNA 灶,表明 TCF4 聚(CUG)转录物主要积聚在角膜内皮中,从而导致 FECD 发病机制。作者观察到 CUG RNA 灶与 mRNA 剪接因子 MBNL1(606516) 在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中共定位;他们还鉴定了 342 个在角膜内皮中具有强表达的基因,与未扩增的患者和对照患者相比,在进行扩增的 FECD 患者中,这些基因表现出至少 1 个亚型的差异表达。此外,已知对 MBNL1 变化无反应的剪接事件的 RT-PCR 结果显示 FECD 患者和对照之间没有差异。杜等人(2015) 得出结论,TCF4 基因中 CTG-CAG 重复的扩展通过一种涉及 RNA 病灶中 MBNL1 隔离的机制有助于 FECD,类似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DM1; 160900) 的潜在机制。
关联待确认
有关 LOXHD1 基因变异在 Fuchs 内皮性角膜营养不良 3 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的讨论,请参阅 613072.0003。
▼ 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Soliman 等人在一项针对 122 例 FECD 白人指标病例的研究中(2015) 发现 85 个(69.7%) 具有 TCF4 三联体重复扩增。具有三联体重复扩增的患者患有更严重的 FECD,具有临床和手术意义。重复扩展组的平均(SD) Krachmer 等级为 5.61(0.76),而没有扩展重复组的平均(SD) Krachmer 等级为 5.11(1.05)(p = 0.01。47 名重复扩展个体(55.3%)在研究时接受过角膜移植术的患者中有 13 例(35.1%) 没有进行角膜扩张术(p = .0497)。Krachmer 分级与三联体重复次数呈正相关(p = .0002)) 和名义角膜移植术比例与三联体重复数的关联(p = .04)。重复扩张组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SD) 为 605.9(50.5) 微米,而未扩张组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 581.3(50.5) 微米(p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