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白细胞C 激酶底物同源结构域的蛋白质,A族,成员8; PLEKHA8
磷脂酰肌醇 4-磷酸转换因子蛋白 2;FAPP2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PLEKHA8
细胞遗传学位置:7p14.3 基因组坐标(GRCh38):7:30,028,412-30,130,483(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通过数据库分析和大脑 cDNA 文库的 PCR,Godi 等人(2004)克隆了FAPP2。推导的 507 个氨基酸蛋白在 N 末端与 FAPP1(607774) 80% 相同,但由于存在假定的糖脂转移蛋白结构域,因此在 C 末端有所不同。戈迪等人(2004) 指出 FAPP2 普遍表达。 FAPP2 定位于 3 种哺乳动物肾细胞系的高尔基复合体。转染的荧光标记的 FAPP2 的表达与反式高尔基体标记特异性重叠。缺失第一白细胞 C 突变底物同源(PH) 结构域导致 FAPP2 在转染细胞中分布在胞质中。
▼ 基因功能
戈迪等人(2004) 确定 FAPP1 和 FAPP2 的 PH 结构域介导与 4-磷酸磷脂酰肌醇(PtdIns(4)P) 和反高尔基体区室中的 ARF(参见 103180)的相互作用。用 PI4K 抑制剂(参见 600286)和 ARF 处理导致转染细胞中分布于胞质中,表明 PtdIns(4)P 和 ARF 控制 FAPP 与高尔基复合体的关联。从跨高尔基体网络中置换 FAPP1 或 FAPP2 或用小干扰 RNA 敲低 FAPP 会抑制货物转移到质膜。 FAPP PH 结构域的过度表达也会损害载体囊泡的分裂。戈迪等人(2004) 得出结论,FAPP 是 PtdIns(4)P 和 ARF 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制控制高尔基体后载体囊泡的生成。
初级纤毛是从极化上皮细胞的顶端表面突出的毛发状突起。它被一层与顶膜连续但成分不同的膜包围。维埃拉等人(2006) 发现 Madin-Darby 犬肾细胞中 Fapp2 的缺失导致纤毛发生缺陷,很可能是由于顶端转移缺陷所致。 Fapp2 缺失导致顶端下囊泡的积累,并损害了浓缩顶端膜域的形成。免疫荧光分析表明,睫状膜的基部有一个浓缩的脂质结构域,可以充当将睫状膜与顶膜分开的栅栏。
德安吉洛等人(2007) 表明,人类 FAPP2 是一种葡萄糖神经酰胺转移蛋白,在复杂鞘糖脂(质膜的关键结构和信号成分)的合成中具有关键作用。 FAPP2 的需求使得整个鞘糖脂合成途径对 PtdIns(4)P 和 ARF1(103180) 的调节敏感。因此,D'Angelo 等人(2007) 得出的结论是,通过将鞘糖脂的合成与其向细胞表面的输出结合起来,FAPP2 在确定质膜的脂质特性和组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Angelo 等人使用小鼠和细胞模型(2013)阐明了 FAPP2 葡萄糖神经酰胺在高尔基体内矢量转移的分子机制,并表明葡萄糖神经酰胺通过囊泡和非囊泡转移分别进入高尔基体池和跨高尔基体网络中的 2 个拓扑不同的糖基化轨道。德安吉洛等人(2013) 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结果表明,穿过高尔基复合体的转移方式是货物糖基化模式的关键决定因素,并为鞘糖脂合成途径的分支建立了范例。
▼ 测绘
戈迪等人(2004) 指出 PLEKHA8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