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可视化,能力

视觉空间/感知能力; VSPA

此条目中涉及的其他实体:
特纳综合征相关神经认知表型,包括

细胞遗传学位置:Xp22.33 基因组坐标(GRCh38):X:1-4,400,000

Stafford(1961) 使用相同的块测试作为空间可视化的衡量标准,研究了 104 名父亲和母亲以及他们的 58 名十几岁的儿子和 70 名女儿。在父母组和后代组中,男性的平均得分高于女性。父亲和母亲之间以及父亲和儿子之间不存在分数相关性。父亲和女儿之间、母亲和儿子之间以及母亲和女儿之间的相关性是假设空间可视化能力是 X 连锁隐性特征的预期结果。 Garron(1970)指出,如果空间和指趾能力是由X连锁隐性基因决定的,那么特纳综合征患者应该表现出优越而不是劣等的表现。 Bock 和 Kolakowski(1973) 提出了 X 连锁隐性遗传的进一步证据。 Loehlin 等人的研究引入了 X 连锁的不确定性(1978)。 Sherman(1978)回顾了与性别相关的认知差异的整个主题,并否定了它们的生物学基础。具体来说,她研究了数学问题解决和空间可视化的 X 连锁遗传的建议,并得出结论,这些假设“没有得到证实”。 Sherman(1978),“为了提高表达的精确度,”在她的书中使用了中性代词“tey”。 『三』和“项目”当以一般意义使用该人的性别时。这三个新词被认为是they、their和them的单数等价物。

斯莫利等人(1989) 检查了一个大家族 4 代 73 名成员在 6 次空间测试中的表现。对于 6 项测试(卡片轮换)中的 1 项来说,非加性遗传方差很大。根据分离和连锁分析的结果,这种非加性遗传变异是否是由主要常染色体基因引起的尚不清楚。没有证据表明心理旋转或隐藏模式存在遗传差异,这与之前表明主要基因参与的研究结果相反(Ashton 等,1979)。斯莫利等人(1989) 的结论是,如果空间能力部分归因于常染色体主基因,则该基因具有可变表达(反映在不同的测试中)或遗传异质性很明显。研究单个大亲属的基本原理是减少遗传异质性并增加连锁研究的力量的可能性。

特纳综合征(X 单体)与特征性神经认知特征相关,包括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受损。罗斯等人(2000) 使用分子方法来识别 X 染色体的关键区域,以了解特纳综合征的神经认知方面。通过 FISH 或多态性标记杂合性的丧失绘制了 34 名女性 Xp 部分缺失的图谱。判别函数分析最佳地识别了特纳综合征相关的神经认知表型。只有远端 Xp 缺失约 10 Mb 的受试者才会表现出特定的神经认知特征。该表型表现为父系或母系遗传缺失以及 X 失活的完全或不完全倾斜。信息性缺失的精细定位涉及伪常染色体区域(PAR1) 内小于 2 Mb 的关键区域。罗斯等人(2000) 得出结论,PAR1 基因的单倍体不足是特纳综合征神经认知表型易感性的基础。仅缺失远端 Xp22.33 的非马赛克缺失女性至少表现出与特纳综合征相关的认知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