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易感性,1; TTPP1
有证据表明对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1(TTPP1) 的易感性是由染色体 1q32 上 CACNA1S 基因的变异赋予的。
▼ 说明
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散发性肌肉疾病,其特征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伴有低钾血症的阵发性无力。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后,瘫痪就会消失。这种疾病在亚裔男性中最常见,包括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人、菲律宾人和韩国人,但在白人背景的个体中较少见。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在临床上与遗传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170400)相似,但 TTPP 麻痹仅发生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导致低钾血症的因素也可能引发 TTPP,例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和运动后的休息(Kung 评论,2006 年)。
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的遗传异质性
另请参见 TTPP2(613239),由染色体 17p11 上的 KCNJ18 基因(613236) 变异赋予,以及 TTPP3(614834),对应到染色体 17q24。
▼ 临床特征
McFadzean 和 Yeung(1967) 在连续 1,366 名中国南方甲状腺毒症患者中发现,其中 25 人有 1 次或多次周期性麻痹发作史,且 25 人中 23 人为男性。
伯纳德等人(1972)报道了 5 名不相关的日本、墨西哥和菲律宾血统的加州男性患有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年龄从18岁到36岁不等。所有患者的主诉都是下肢周期性肌肉无力和麻痹,通常发生在夜间、早晨或大餐后。随后发现所有人都具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不同临床特征,包括心悸、高血压、心率加快、紧张、出汗和体重减轻。然而,一些患者有非常轻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测量时发现,发作期间血清钾非常低。所有患者在适当治疗甲亢后均已完全康复,并且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家族史。伯纳德等人(1972)指出,一些患者可能有轻微甚至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应通过实验室研究进行评估。
Layzer 和 Goldfield(1974) 观察到一名日裔美国男性“虐待”了一名患有周期性麻痹的男子。甲状腺激素。
Ali(1975) 报道了一名 30 岁的苏格兰裔男子,在 18 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体重减轻、心悸、出汗和耐热不耐受的症状。他还报告说,腿部间歇性无力,通常发生在醒来后,但也可能随时发生。他在攻击之间没有弱点。无相关家族史。体检显示甲状腺毒症,伴有眼球突出、甲状腺肿大和反射亢进。在一次发作期间,血清钾严重耗尽,腰部以下完全弛缓性瘫痪,并伴有反射消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正确治疗使患者临床完全康复,不再出现瘫痪。
Leung(1985)观察到一个中国家庭的 4 名成年成员患有甲状腺毒症和周期性麻痹:一名母亲和 3 名儿童,其中 2 名男性和 1 名女性。其中两人患有格雷夫斯病(275000) 和桥本甲状腺炎(140300),甲状腺抗体的存在和甲状腺素水平升高证明了这一点。另外 2 个无法用于研究。
基尔帕特里克等人(1994) 发现了 6 份非裔美国人甲状腺毒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报告,并描述了另外 4 例病例,全部为男性。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疾病在黑人中的发病率可能比之前怀疑的要高,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低钾血症、肌肉无力和横纹肌溶解症时,应予以考虑。
▼ 遗传
尽管在白种人中偶尔出现病例(例如 Ali,1975;Shah 等人,1979),但该疾病主要见于亚洲人,这一事实表明了 TTPP 的特定遗传基础。
Hsu(1978) 指出,患有甲状腺毒症的中国男性,HLA 类型为 BW22 和 BW17,但没有 BW46,最容易患周期性麻痹。因此,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可能是由于肌膜的遗传特性造成的。
Yeung(1981)指出,已观察到多起家庭病例。
▼ 分子遗传学
孔等人(2004) 研究了 97 名患有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的男性患者、77 名患有格雷夫斯病但不伴有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的男性患者以及 100 名正常男性受试者,全部都是中国人。他们在 CACNA1S 基因中检测到 12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 3 个是新的。与格雷夫斯病对照和正常对照相比,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受试者之间的 SNP 基因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在 5 个素数侧翼区域 SNP(114208.0005) 和 2 个内含子 SNP(114208.0006、114208.0007) 处可见。作者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这些 SNP 位于甲状腺激素反应元件(TRE) 处或附近,因此它们可能会影响 TRE 的结合亲和力并调节甲状腺激素对 Cav1.1 基因的刺激。
关联待确认
迪亚斯·达席尔瓦等人(2002) 在 15 名甲状腺毒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中,有 1 名患者的 KCNE3 基因中发现了 arg83 到 his(R83H; 604433.0001) 的替换。该患者是一名 44 岁的葡萄牙裔白人男子,曾经历过 2 年的阵发性瘫痪,之后出现格雷夫斯病(275000) 引起的甲状腺毒症。他的三个后代中的两个都没有症状,但被发现具有相同的突变。然而,斯滕伯格等人(2003) 以及 Jurkat-Rott 和 Lehmann-Horn(2004) 得出的结论是,R83H 变体在周期性麻痹中不发挥致病作用,并且它是一种多态性。进一步讨论请参见 604433.0001。唐等人(2004) 没有在 79 名患有甲状腺毒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中国患者中发现 R83H 取代或 KCNE3 基因中的任何突变。
▼ 群体遗传学
据估计,中国和日本甲状腺毒症患者中 TTPP 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 1.8% 和 1.9%。在北美,甲状腺毒症患者的发病率要低得多,约为 0.1% 至 0.2%。男女比例从 17:1 到 70:1 不等(Kung,2006 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