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锥体营养不良 4; RCD4

有证据表明视网膜锥体营养不良 4(RCD4) 是由染色体 12p13 上 CACNA2D4 基因(608171) 的纯合突变引起的。

▼ 临床特征

威西斯克等人(2006) 描述了 2 名同胞患有隐性视网膜锥体营养不良(RCD4)。除了视力缓慢进行性下降和中度畏光外,症状很少。眼底检查显示两人的外观几乎正常。颜色辨别测试与色觉缺陷一致,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显示视杆细胞感光反应适度减弱,视锥细胞反应明显减弱。尽管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ERG显示不完全静止性夜盲症,但作者指出,这些患者的疾病是进行性的,而不是静止的,并得出结论,他们的疾病代表了轻度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巴-阿巴德等人(2016) 描述了 2 名不相关的女性患有视网膜功能障碍和 CACNA2D4 基因突变(参见分子遗传学)。第一个先证者是一名 22 岁的印度女性(血统 20414),她有中度近视散光、对比知觉较差、无法追踪快速移动的物体,而第二个先证者是一名 41 岁的德系犹太裔罗马尼亚女性(血统书17462),是正视眼。两名先证者终生视力稳定下降约 20/30,辨色能力低,并在 18 岁和 40 岁时出现畏光症状。视网膜图像无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名患者的 ERG 均保持稳定,并显示出普遍的、主要为内视网膜锥体系统功能障碍,并且两人的 ERG 模式均不正常。随访时发现第二个先证者可能存在视杆功能障碍。尽管第二个先证者有 2 个兄弟和 2 个儿子显然有红绿色缺陷,但类似受影响个体的家族史均为阴性。

▼ 分子遗传学

威西斯克等人(2006) 在 34 名初步诊断为夜盲症的患者中筛选了候选基因 CACNA2D4(608171),并在 2 名患有缓慢进展性视锥细胞疾病的同胞中鉴定出无义突变(Y802X; 608171.0001) 的纯合性。该突变在家族中随疾病分离,并且在 224 个对照染色体中未发现。

Huang 等人使用一组 164 个已知视网膜疾病基因、88 个候选基因和 32 个视网膜丰富的 microRNA(2015) 筛选了 179 名患有视网膜疾病的中国先证者的外显子数据,并鉴定出一名被诊断为视杆细胞营养不良的 42 岁男性,他的 CACNA2D4 基因中存在 R707H 错义突变纯合子。尽管据报道该变异已与患者家族中的疾病分离,但提供的临床信息很少,并且未进行功能分析。

Ba-Abbad 等人在 222 名患有视网膜功能障碍的先证者中进行了研究,这些先证者的 192 个视网膜病变相关基因的可能致病变异呈阴性(2016) 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鉴定了 2 名患有非进行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的无关女性,她们分别为无义突变(R628X; 608171.0002) 和大缺失/插入(608171.0003) 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