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顿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BTK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IBTK

细胞遗传学位置:6q14.1 基因组坐标(GRCh38):6:82,169,987-82,247,744(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Bruton 酪氨酸激酶(BTK; 300300) 是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 TEC(600583) 家族的成员,具有作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 Src 同源-1(SH1)、SH2 和 SH3 结构域。与 Src 蛋白不同,BTK 缺乏 C 端负调控结构域。 Liu 等人使用酵母 2-杂交筛选,以 BTK 区域为诱饵筛选 B 细胞 cDNA 文库,然后进行 5-prime 和 3-prime RACE(2001)分离出编码IBTK的cDNA。序列分析预测 203 个氨基酸的 IBTK 蛋白富含丝氨酸,并具有推定的蛋白激酶 C(参见 600448)磷酸化位点。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7.0-kb IBTK转录物在造血组织中高表达,但在其他组织中很少或没有表达。免疫印迹分析显示 B 细胞裂解物中表达 26 kD 蛋白质。结合分析表明,IBTK 在体外和体内与 血小板-白细胞C 激酶底物 同源结构域和 BTK 的 BTK 基序相关。共聚焦显微镜显示 IBTK 和 BTK 在离散的细胞质区域中存在弥漫性共定位,主要在 B 细胞受体(BCR) 交联后的膜下区域。功能和突变分析表明,IBTK 的 C 末端介导 BTK 激酶活性的下调,干扰 BCR 触发诱导的 BTK 介导的钙动员,并下调核因子 -kappa-B(NFKB;参见 164011)的后续激活 -驱动基因转录。

▼ 测绘

通过辐射混合分析,Liu 等人(2001) 将 IBTK 基因定位到 6q13-q14,这是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经常出现异常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