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5; GRK5

GPRK5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GRK5

细胞遗传学位置:10q26.11 基因组坐标(GRCh38):10:119,207,571-119,459,745(来自 NCBI)

▼ 说明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 激酶(GRK),例如 GRK5,是 GPCR 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介导受体脱敏、内化和信号传导。几种非 GPCR 蛋白也可用作 GRK 底物,GRK 已被证明在受体和效应器调节中具有激酶孤立功能(Michal 等人总结,2012)。

▼ 克隆与表达

通过使用基于已知受体激酶序列的引物对中性粒细胞 cDNA 进行 PCR,Haribabu 和 Snyderman(1993) 鉴定了 GPRK5 和 GPRK6(GRK6; 600869) 序列。

使用简并寡核苷酸引物从心脏cDNA文库中扩增GRK保守序列,然后筛选心脏cDNA文库,Kunapuli和Benovic(1993)克隆了GRK5。推导的 590 个氨基酸蛋白具有预测的中心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和计算的分子量 67.7 kD。 GRK5 与 IT11(GRK4; 137026) 具有 69% 的氨基酸同一性,并且与果蝇 Gprk2 和牛视紫红质激酶(GRK1; 180381) 密切相关。 Northern印迹分析检测到大约3 kb的GRK5转录本,在人类心脏、胎盘和肺中表达最高,其次是骨骼肌、脑、肝脏和胰腺,在肾脏中表达很少。

通过对人类细胞系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Michal 等人(2012) 表明 GRK5 与 γ-微管蛋白(参见 191135)、中心蛋白(参见 603187) 和中心周蛋白(PCNT; 605925) 在中心体共定位,并且优先与母中心粒相关。在同步化的 HeLa 细胞中,GRK5 主要在间期与中心体相关,并在有丝分裂期间分散。

▼ 基因结构

Kunapuli 和 Benovic(1993) 确定 GPRK5 的 5-素数 UTR 相对富含 GC。

▼ 测绘

布尔里奇等人(1995) 使用啮齿动物-人类混合组将 GRK 家族的 2 个新识别成员:GPRK5 和 GPRK6(600869) 分别定位到 10q24-qter 和 5q35。含有 10 号和 5 号染色体部分的杂交细胞用于区域化。

▼ 基因功能

Kunapuli 和 Benovic(1993) 表明昆虫细胞中表达的 GRK5 以光依赖性方式磷酸化视紫红质(RHO; 180380)。

Fan 和 Malik(2003) 指出,GPCR 的脱敏调节多形核白细胞(PMN) 的数量,以及它们的运动性和在与病原体或靶细胞接触时停止的能力,并且这种脱敏是由 GRK 介导的。他们发现 MIP2(CXCL2; 139110) 通过 PI3KG(PIK3CG; 601232) 信号传导诱导 PMN 中 GRK2(109635) 和 GRK5 的表达。然而,脂多糖(LPS) 通过 MEK1(176872)/MEK2(601263) 介导的 TLR4(603030) 信号传导发挥作用,转录下调 GRK2 和 GRK5 的表达以响应 MIP2,从而减少趋化因子受体脱敏并显着增强 PMN 迁移。因此,LPS 激活的 TLR4 信号通过以 GRK2 和 GRK5 依赖的方式调节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来调节 PMN 迁移。

通过解聚微管,Michal 等人(2012)表明GRK5与人类细胞系中心体的关联不依赖于微管。 HeLa 细胞中 GRK5 表达的敲低会导致 G2/M 期阻滞或延迟,这似乎是由于 p53(TP53; 191170) 表达增加、AURKA(603072) 抑制以及随后 PLK1(602098) 激活延迟所致。

▼ 分子遗传学

利吉特等人(2008) 发现了 GRK5 基因中的 leu41 到 gln(L41Q) 多态性,该多态性与患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缺血的非裔美国人死亡率降低相关。对转染细胞和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表明,GRK5-L41 比 GRK5-Q41 更有效地解偶联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反应,并能防止实验性儿茶酚胺诱导的心肌病,类似于药理学 β-阻断。在 375 名患有心力衰竭的非裔美国患者中进行前瞻性随访,GRK5-L41 可以防止死亡或心脏移植。利吉特等人(2008) 得出结论,GRK-L41 增强 β-肾上腺素受体对过量儿茶酚胺信号传导的脱敏作用,提供了“遗传 β-阻断”。它可以提高患有心力衰竭的非裔美国人的生存率,这表明β受体阻滞剂临床试验在该人群中的结果相互矛盾。

▼ 动物模型

通过有针对性的删除,Gainetdinov 等人(1999) 创造了 Grk5 缺失小鼠。与野生型同窝小鼠相比,纯合突变小鼠具有存活能力,并且没有表现出解剖或行为异常。然而,突变小鼠的核心体温比正常小鼠低约0.9摄氏度。由于中枢胆碱能系统参与体温调节,Gainetdinov 等人(1999) 用非选择性毒蕈碱激动剂氧化震颤素攻击突变小鼠。突变小鼠表现出增强的经典胆碱能反应,例如体温过低、活动减退、震颤和流涎。氧化震颤素的抗伤害作用被增强和延长,并且 Grk5 缺失小鼠大脑中的毒蕈碱受体抵抗氧化震颤素诱导的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