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 43; CTRCT43

有证据表明 cataract-43(CTRCT43) 是由染色体 17q12 上的 UNC45B 基因(611220) 杂合突变引起的。据报道,就有这样一个家庭。

▼ 临床特征

汉森等人(2014) 报道了一个丹麦家庭(CC00116),其中 3 代 9 名成员在儿童早期患有白内障。作者指出,临床数据有限,因为大多数受影响的人已经接受过手术,并且在调查时是无晶体眼的。首次手术年龄在6岁至45岁之间。第三代中的一个人在 18 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白内障,直到 45 岁时才进行手术。表型被描述为后囊下和中央。

▼ 遗传

Hansen 等人报道的青少年白内障家庭遗传模式(2014) 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 测绘

Hansen 等人通过对丹麦家族(CC00116) 的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分离了先天性白内障(2009) 确定了 2 个候选基因座,一个位于染色体 2q32.3-q33.3 上,另一个位于 17q11.2-q21.2 上,具有相同的 lod 分数(Z = 2.7,theta = 0)。靠近但不在连锁区域内的候选白内障基因在这两个区域中均被排除。通过对连锁区域进行靶向重测序,Hansen 等人(2014) 在 17 号染色体上鉴定了 2 个候选基因:ACACA(200350) 和 UNC45B。基于这些基因的功能和在模式生物中的研究,Hansen 等人(2014) 得出结论,UNC45B 可能是候选基因,他们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 分子遗传学

在隔离青少年白内障的丹麦家庭的受影响成员中,Hansen 等人(2014) 鉴定了 UNC45B 基因(R805W; 611220.0001) 中的杂合突变,该突变与该家族中的疾病分离。

▼ 动物模型

汉森等人(2014)指出,斑马鱼模型广泛用于人类先天性眼睛疾病,包括白内障。他们表明斑马鱼 unc45b 基因对于正常的早期晶状体发育是必需的。斑马鱼突变体“steif”携带 unc45b 无义突变,具有比野生型胚胎更小的眼睛,并且在晶状体中显示出细胞核的积累。将编码人类野生型UNC45B蛋白的RNA注射到steif突变体中减少了细胞核的积累,并且在野生型胚胎中注射人类突变体UNC45B cDNA导致了与steif突变体相似的表型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