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德戈斯病 1; DDD1
DDD
弯曲的网状色素异常
有证据表明 Dowling-Degos 疾病 1(DDD1) 是由染色体 12q13 上的 KRT5 基因(148040) 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道林-德戈斯病(DDD)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网状色素沉着,通常呈弯曲分布。然而,全身性 DDD 也可能发生,颈部、胸部和腹部出现大量色素减退或红斑斑和丘疹。 DDD 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表皮向下生长的特征性细树枝状模式(Li 等人总结,2013)。
网状色素疾病的回顾
穆勒等人(2012) 回顾了皮肤网状色素障碍的谱系,列出了所有报告的 Dowling-Degos 病、Kitamura 网状肢端色素沉着(RAK; 615537)、Dohi 网状肢端色素沉着(RAD; 127400)、Galli-Galli 病患者的所有病例(GGD)和哈伯综合症(HS)。 82例中,临床诊断为DDD 26例(31.7%),RAD 13例(15.9%),GGD 11例(13.4%),RAK 8例(9.8%),HS 8例(9.8%);此外,16 个案例(19.5%)显示 DDD 和 RAK 之间存在重叠。穆勒等人(2012) 还发表了受影响个体的照片,显示 DDD、GGD、RAD 和 RAK 临床特征的重叠。作者指出,在皮肤网状疾病中,主要疾病实体是 DDD,其中一部分病例表现出棘层松解(GGD)、面部红斑(HS) 或肢端分布(RAD; RAK)。穆勒等人(2012) 得出的结论是,所有皮肤网状色素疾病都是单一实体的不同表现。
网状色素疾病的遗传异质性
Dowling-Degos 疾病 2(DDD2;615327)是由染色体 20q11 上的 POFUT1 基因(607491) 突变引起的。 Dowling-Degos 疾病 3(DDD3; 615674) 已定位到染色体 17p33.3。 Dowling-Degos 疾病 4(DDD4;615696)是由染色体 3q13 上的 POGLUT1 基因(615618)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 127400),也称为 Dohi 网状肢端色素沉着(RAD),是由染色体 1q21 上的 ADAR 基因(146920) 突变引起的。 Kitamura 的网状顶端色素沉着(RAK; 615537) 是由染色体 15q21 上的 ADAM10 基因(602192) 突变引起的。
▼ 临床特征
道林-德戈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网状色素障碍。它首先由 Dowling 和 Freudenthal(1938) 描述,并被命名为“dermatose reticulee des plis”(弯曲网状皮肤病)由 Degos 和 Ossipowski(1954) 提出。
患有道林-德戈斯病的个体会出现青春期后网状色素沉着过度,这种色素沉着是进行性和毁容的,以及小角化过度的深棕色丘疹,主要影响弯曲和大皮肤褶皱。还描述了口周凹坑痤疮样疤痕以及生殖器和肛周网状色素病变(Milde 等,1992;Jafari 等,2003)。患者的头发或指甲通常没有异常。组织学显示表皮网脊的丝状上皮向下生长,黑色素集中在尖端。
Kitamura 和 Dowling-Degos 病的网状肢端色素沉着的特征是色素沉着过度斑疹的网状模式,而没有色素沉着不足的斑疹,影响前者的肢端区域和后者的弯曲(Al Hawsawi 等人,2002)。几个小组认为 Kitamura 网状肢端色素沉着和 DDD 是具有不同谱系的同一疾病(例如,Cox 和 Long,1991 年;Lestringant 等人,1997 年)。塔米等人(1998) 描述了一个大的家族,其中 Kitamura 的网状顶端色素沉着和 Dohi 的顶端色素沉着与 DDD 的特征相关。
米尔德等人(1994) 将两姐妹的疾病描述为 Dowling-Degos-Kitamura 病。
沉等人(2011) 描述了一名 55 岁女性,其颈部、腋窝、乳房下区域、腹股沟区域、四肢以及手足背出现网状色素沉着。头皮毛发和指甲正常,但腋毛稀疏。皮疹从儿童期开始,并在整个成年期变得更加广泛,日晒后色素沉着恶化。从40岁开始,逐渐出现大量脂溢性角化病样病变,主要出现在弯曲色素沉着区域,并且口周也出现凹坑疤痕。一些家庭成员也有类似的表现。腹股沟皮肤的组织病理学显示网状脊细分枝和伸长,基底色素沉着过度。脂溢性丘疹的活检显示腺样或网状脂溢性角化病的典型特征,包括由基底样细胞和多个充满角蛋白的囊肿组成的表皮增厚。沉等人(2011) 认为该患者可能代表 DDD 的一种不寻常的变异,与 RAK 和稀疏的腋毛有关。
▼ 遗传
Crovato 等人建立了 Dowling-Degos 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983) 以及比尔茨和基斯林(1988)。
▼ 测绘
贝茨等人(2006) 对 Biltz 和 Kiessling(1988) 以及 Milde 等人描述的 2 个德国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连锁分析(1994) 并将 DDD 基因座对应到 12q13.11-q15,标记 D12S368 的总 lod 得分为 4.42(theta = 0.0)。
▼ 分子遗传学
Betz 等人在 12q 上的区域(2006) 绘制了 DDD 基因座,其中包括角蛋白基因簇。贝茨等人(2006) 对突变簇进行了筛选,并在 Biltz 和 Kiessling(1988) 以及 Milde 描述的所有受影响的家族成员中鉴定了角蛋白 5 基因(418dupA, 148040.0018; S5X, 148040.0019) 中功能丧失突变的杂合性等人(1994) 以及 6 名无关的 DDD 患者。据说这是第一个发现的导致角蛋白基因单倍体不足的突变。这一发现以及其他功能研究的结果表明角蛋白在细胞粘附、黑素体摄取、细胞器转移和核锚定的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etz 等人的研究结果(2006) 与 Uttam 等人一起(1996) 证明 KRT5 基因中的错义突变(P25L; 148040.0009) 是导致伴有斑驳色素沉着的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31960) 的原因,表明 KRT5 在黑素体转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Hanneken 等人在 7 名被诊断为 Galli-Galli 病(GGD) 的无关患者中,其临床表现与 DDD 相同,但患者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出棘层松解症(2010) 对 KRT5 基因进行了测序,并鉴定了其中 5 个基因的 418dupA 突变的杂合性。该重复也存在于其中 1 位先证者的 4 名临床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中。此外,作者回顾了 Betz 等人之前发现的 3 名 DDD 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这些患者携带 KRT5 418dupA 突变(2006) 和 3 名不携带 KRT5 突变的 DDD 患者,并在所有 6 名患者的活检标本中发现了特征性棘层松解变化。汉内肯等人(2010) 得出结论,GGD 是 DDD 的变体,而不是一个独特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