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医学物理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召开!

1.jpg

为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搭建产学研用政等各方沟通、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由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医学物理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8月22日线上召开。

论坛以“聚众力、集良策、促发展”为主旨,邀集产学研用政等各方意见领袖,放眼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医学物理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发展短板,围绕“从0到1,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创新发展”主题,分析回顾中国医疗设备,尤其是高端放疗设备和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历程,聚焦最新创新研发成果,探讨未来创新发展道路。

开幕致辞

2.jpg

3.jpg
开幕式主持人:邱杰教授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夏佳文院士、王健副主任、池慧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召开对中国高端放疗设备和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未来医疗器械创新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参会者收货满满,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特邀报告上半场

10.jpg

20200825153005.jpg

11.jpg

12.jpg
主持人:刘志成教授、谭力教授

13.jpg

董雷教授通过对质子治疗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测量仪器的发展以及新发展三方面的介绍,阐述了质子放疗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14.jpg

Dr.Charlie Ma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X射线与放射治疗的发展简史、放射治疗的成本与收费趋势、放疗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问题与思考、国产放疗设备的发展方向、国际先进放疗设备与国产设备的比较。最后,Dr.Charlie Ma总结指出:①放疗技术的持续发展:物理学+生物学;②放疗设备的创新研发:实用性+性价比;③放疗市场的变化趋势:多层次+有序性;④中国需要适应自己国情的放疗设备。未来的十年将会是决定性的十年!

15.jpg

李强教授指出,重离子放疗具有物理学及生物学等多方面的优势,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出于借鉴常规射线放疗经验的需要,必须建立重离子辐射作用的生物物理模型,用于RBE的计算;LNDM模型不论是对常氧和乏氧条件下的肿瘤细胞,预测的RBE值与实验结果符合程度更好,优于LEM和MKM模型;大分割重离子放疗时,通常情况下RBE值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小,且肿瘤细胞的RBE值始终大于正常组织细胞的RBE值。

16.jpg

张中柱教授从“医用加速器在中国发展的四个阶段、医用加速器产业发展的特征、国产加速器产业的现状、2019中国肿瘤防治现状、高端肿瘤放疗设备关系人民健康”五个方面对高端放疗设备的发展历程(国产医用加速器48年回顾)进行了阐述。

会议提问与解答
17.jpg
张中柱教授
18.jpg
Dr.Charlie Ma
19.jpg
李强教授

20.jpg

21.jpg

专家点评:胡逸民教授、唐劲天教授

特邀报告下半场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主持人:邱学军教授、付东山教授

26.jpg

戴建荣教授从技术理论优势、设备的发展历程、研发进展及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术中放疗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戴建荣教授表示,术中放疗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整个放疗技术的发展方向一致:集成图像引导技术、集成机器人辅助引导定位技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实现智能化的三精放疗。

27.jpg

周付根教授对放射治疗技术、核素后装放疗的设备进展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的设备进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

28.jpg

高嵩教授分享了中国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展望。高嵩教授指出,中国磁共振成像设备现状:①具有广阔的市场;②体制和政策优势;③国产设备份额逐年提高,行业竞争激烈;④缺乏原创性成果;⑤起步晚,缺乏原创性成果;⑥市场信任,国产MRI设备进入中高端医院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中国磁共振成像设备发展方向:诊疗一体化、MRI实现X-CT的功能、超高场与超低场MRI、专用MRI设备、不依赖液氮、人工智能的应用、用户友好的检查过程。

29.jpg

倪成博士指出,在线自适应放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应对放疗中分次间各类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有效技术手段。同时,倪成博士对自适应放疗的发展做了几点展望:机载FBCT提供了实现在线自适应放疗的平台;自动勾画和自动计划克服了推广应用的障碍;实时剂量监测技术,为实现在线自适应放疗提供了质量监测保证;期望自适应放疗的推广应用助力实现精准放疗。

30.jpg

林婷竹博士对无液氮共振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无液氮共振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31.jpg

32.jpg
会议提问与解答:高嵩教授、戴建荣教授

33.jpg
王连元教授点评

34.jpg

戴建荣教授宣布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向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和同道致谢,并指出本次会议特邀的九个学术报告,聚焦学科前沿、内容丰富,同时邀请了众多业内专家参与和点评,对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会登上新的台阶,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