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共济失调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SPAX2
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共济失调 2(SPAX2) 是由染色体 17p13 上的 KIF1C 基因(603060) 纯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在出生后 20 年内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下肢的不同程度的痉挛。认知不受影响(Dor 等人的总结,2014)。
有关痉挛性共济失调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见 SPAX1(108600)。
▼ 临床特征
布斯拉姆等人(2007) 报道了一个摩洛哥近亲家庭,其中 4 名同胞患有痉挛性共济失调。所有人都在 14 岁时出现构音障碍,随后出现步态共济失调,其中 3 人出现四肢轻度痉挛。全部患者均出现下肢反射亢进,2 例出现足底伸肌反应,3 例出现远端肢体肌萎缩。所有患者均出现肌颤。两名患者有水平眼震。没有骨骼畸形、括约肌紊乱、锥体外系体征或认知障碍。未进行脑成像。
多尔等人(2014) 报告了一个大的巴勒斯坦近亲亲属,其中 3 个兄弟姐妹和一个堂兄弟姐妹在正常早期发育后 6 至 10 岁之间出现震颤、构音障碍和频繁跌倒。体格检查显示下肢痉挛,伴有反射亢进、足底伸肌反应和阵挛,以及小脑体征,包括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头部转动和辨距困难。痉挛状态并未进行性,患者仍能行走,但小脑性共济失调在 5 年随访中逐渐进展。 1例18岁患者的头颅MRI显示小脑、胼胝体、脑干无萎缩,但内囊后肢和枕叶白质有部分脱髓鞘迹象。认知功能完好,不存在括约肌紊乱。来自摩洛哥近亲家庭的 3 名同胞患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发病年龄各异(分别为 1 岁、7 岁和 16 岁)。这些同胞没有明显的痉挛,但有一些锥体征,例如反射亢进。最初的症状包括频繁跌倒、步态不稳定和/或头部震颤。这种疾病缓慢进展,所有人都保持卧床不起。各一名患者患有颈肌张力障碍、眼球震颤伴视力下降和神经病变。 CT扫描显示1名22岁患者脑部和小脑萎缩。没有人出现智力下降、括约肌紊乱或深度感觉丧失。
诺瓦里诺等人(2014) 报道了 2 个近亲家庭患有痉挛性共济失调,作者将其称为痉挛性截瘫-58(SPG58)。 1 个家庭(803 户)中有 2 个姐妹在 2.5 岁时出现踮脚走路。当他们十几岁时最后一次接受检查时,他们都有步态异常和构音障碍,其中一人有轻度意向性震颤。两人的反射和阵挛均增强,脑部 MRI 和认知功能均正常。两人都很矮,患有小头畸形。在另一个家庭(789 家庭)中,有 2 组兄弟姐妹(具有堂兄弟姐妹关系)在 3 至 4 岁时出现共济失调;在童年晚期,他们出现共济失调、痉挛和构音障碍,包括锥体外系舞蹈病和碎片性阵挛。脑部核磁共振显示,他们的深部腱反射增强,白质异常。两名患有发育迟缓,两名患有轻度智力障碍。所有受影响的个体都患有牙齿发育不全,这似乎是这个高度近亲家庭的孤立表型。
▼ 遗传
Dor 等人报道的 SPAX2 在家族中的遗传模式(2014) 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致。
▼ 测绘
Bouslam 等人通过对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的摩洛哥家族进行全基因组筛选和单倍型分析(2007) 在染色体 17p13 上鉴定了一个 6.1-cM 的候选基因座,命名为 SPAX2(D17S1845 和 D17S1854 之间的最大多点 lod 得分为 3.21)。排除 ANKFY1(607927)、ARRB2(107941) 和 KIF1C(603060) 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另外三个患有类似疾病的较小家庭显示出与该基因座的暗示性联系。
▼ 分子遗传学
在患有 SPAX2 的 2 个不相关家庭的受影响成员中,Dor 等人(2014) 鉴定了 KIF1C 基因中的 2 个不同的纯合突变(R731X,603060.0001 和 R169W,603060.0002)。这些突变是通过结合纯合性作图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未进行功能研究。
Novarino 等人在 2 个患有 SPAX2 的近亲家庭中(2014) 鉴定出 KIF1C 基因中的纯合突变:Dor 等人先前鉴定的 R731X 突变(2014) 和剪接位点突变(603060.0003)。诺瓦里诺等人。 Bouslam 等人(2014) 还在摩洛哥家族受影响成员中发现了 KIF1C 基因(603060.0004) 外显子 14-18 的纯合缺失,SPAX2 已报道(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