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酪氨酸激酶; LTK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1; TYK1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LTK
细胞遗传学位置:15q15.1 基因组坐标(GRCh38):15:41,503,637-41,513,827(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Ben-Neriah 和 Bauskin(1988) 分离并表征了小鼠白细胞酪氨酸激酶基因座的互补 DNA。他们使用胰岛素受体相关的禽肉瘤癌基因 v-ros(165020) 作为探针,从小鼠前 B 淋巴细胞 cDNA 文库中分离出 cDNA。 Northern 分析揭示了该基因在胸腺、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该基因的序列分析揭示了与胰岛素受体家族的几个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的相似性。然而,LTK 基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编码缺乏胞外结构域的跨膜蛋白。作者认为 LTK 可能编码一种或多种造血受体的信号转导亚基。
丰岛等人(1993) 克隆了一组代表不同剪接的人类 LTK mRNA 的 cDNA。这些 cDNA 预测了一种缺乏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截短受体蛋白和一种既没有跨膜也没有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可溶性受体蛋白。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 cDNA 克隆表明,受体蛋白的胞外结构域比之前预测的要大。因此,LTK基因不仅产生未知配体的推定受体酪氨酸激酶,而且产生多种可能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产物。
▼ 测绘
克罗莱夫斯基等人(1990) 通过体细胞杂交 DNA 的 Southern 分析将 TYK1 基因定位到 15 号染色体。理查德等人(1994) 在 15 号染色体上绘制了许多基因座,并将其细分为 5 个区域。通过PCR,他们得出结论,LTK基因位于其III区:15q15.1-q21.1。
廖等人(1996) 发现小鼠 Ltk 基因与 Tyro3 基因(600341) 紧密相连,后者对应到小鼠 2 号染色体。
▼ 分子遗传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2700)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其特征是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型组织炎症。有证据表明,导致自身反应性 B 细胞异常增殖/成熟的遗传因素可能引发并遗传该疾病。在易患 SLE 的新西兰黑(NZB) 小鼠及其与新西兰白(NZW) 小鼠杂交的 F1 代小鼠中,B 细胞异常主要归因于自身反应性 CD5+ B1 细胞。李等人(2004) 对 F1/NZB 回交小鼠中 B1 细胞异常激活的易感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并将 Ltk 确定为可能的候选者。该基因的序列和功能分析表明,NZB 小鼠在 YXXM 附近的 LTK 激酶结构域中具有功能获得性多态性,YXXM 是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IK3R1;171833) 的 p85 亚基的结合基序。与健康对照相比,SLE 患者具有显着更高的频率的等效人类 LTK 多态性。李等人(2004) 表明,这种 LTK SNP 可能导致 PI3K 通路上调,并可能形成 SLE 中自身反应性 B 细胞异常增殖易感性的遗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