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表面抗原 CD37; CD37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CD37

细胞遗传学位置:19q13.33 基因组坐标(GRCh38):19:49,335,406-49,340,606(来自 NCBI)

▼ 说明

CD37 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的膜蛋白,其中包括 CD9(143030)、CD53(151525)、CD81(186845) 和 R2 抗原(KAI1; 600623) 等。其中许多分子在白细胞上表达,并与信号转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细胞激活和发育有关(Knobeloch 等人总结,2000)。

▼ 克隆与表达

维尔塔内瓦等人(1993) 发现 CD37、CD53 和 KAI1 蛋白具有 4 个疏水性跨膜区域和一个主要的细胞外环。多肽的 N 端和 C 端可能都位于细胞质中。与该家族的其他成员相比,这 3 种抗原之间似乎具有更高的序列相似性(33%)。 CD37 抗原在 B 细胞表面强烈表达,而在 T 细胞亚群上仅微弱表达。 CD53糖蛋白是广泛表达于造血细胞的泛白细胞标记物。 R2 抗原似乎在活化的 T 细胞中上调。

▼ 测绘

通过对人类/啮齿动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Virtaneva 等人(1993) 证明这 3 种相似的抗原是由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 CD37 对应到 19p13-q13.4,CD53 对应到 1p31-p12,R2 对应到 11p12。

▼ 动物模型

诺贝洛赫等人(2000) 生成并分析了 CD37 缺陷的小鼠。尽管CD37在免疫系统细胞上高表达,但在缺乏CD37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淋巴器官的发育和细胞组成发生变化。在未免疫小鼠的血清中发现免疫球蛋白 G1(IgG1) 水平降低,并且对 T 细胞依赖性抗原的反应发生改变。观察到抗体反应,该反应可以通过抗原与佐剂一起免疫来克服。这些结果表明 CD37 在 T 细胞/B 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这在次优共刺激条件下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