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锤体和动粒相关复合体,亚基 2; SKA2

纺锤体和着丝粒相关蛋白 2
具有序列相似性的家族33,成员A; FAM33A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SKA2

细胞遗传学位置:17q22 基因组坐标(GRCh38):17:59,109,857-59,155,186(来自 NCBI)

▼ 说明

SKA1(616673) 和 SKA2 形成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牢固附着到中期板微管所需的蛋白质复合物(Hanisch et al., 2006)。

▼ 克隆与表达

Hanisch 等人使用 SKA1 作为 HEK293 细胞 cDNA 文库的酵母 2 杂交筛选中的诱饵(2006)克隆了SKA2。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到 2 个 SKA2 蛋白,表观分子质量约为 14 kD。 SKA2 的表达在 HeLa 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没有改变,但在有丝分裂期间定位于动粒。

▼ 基因结构

王等人(2015) 发现 SKA2 和 PRR11(615920) 基因的主要转录起始位点头对头位于 17 号染色体的相对链上,仅相距 548 bp。报告基因检测和缺失分析揭示了一个功能性双向启动子,其最小核心区域约为 80 bp。共享启动子区域在哺乳动物中是保守的,包含一个 CpG 岛和几个假定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 7 个 NFY(参见 189903)、3 个 E2F1(189971)和 2 个 SP1(189906)。

▼ 测绘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Wang 等人(2015) 将 SKA2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7q22,它与相反链上的 PRR11 基因处于头对头的方向。

▼ 基因功能

Hanisch 等人使用酵母 2-杂交和免疫共沉淀分析(2006) 发现 SKA1 与两种形式的 SKA2 相互作用。体外翻译和表位标记的 SKA1 和 SKA2 也相互作用并共定位于转染细胞的动粒处。敲低研究表明,两种形式的 SKA2 都需要 SKA1 才能稳定,而 SKA1 需要 SKA2 才能正确定位。 SKA1或SKA2的缺失并不影响着丝粒或中期板结构,但它削弱了排列染色体的附着并减慢了后期的进展,这与纺锤体检查点的持续激活相关。哈尼施等人(2006) 提出 SKA 复合体是稳定动粒-微管附着和/或检查点沉默所必需的。

Wang 等人使用 EMSA 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2015) 表明 NYFB(189904),3 个 NFY 亚基之一,被大量招募到 SKA2 和 PRR11 共享启动子区域的 NFY 位点。耗竭和过表达研究证实 NFYB 驱动 PRR11 和 SKA2 的内源表达。 PRR11 和/或 SKA2 的敲低显着降低了人类 H1299 和 A549 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生化特征

杰亚普拉卡什等人(2012) 发现全长 SKA2 以及 SKA1 和 SKA3(619247) 的 N 端部分由卷曲螺旋区域组成,并且由 SKA1 的 N 端(残基 1 至 91)和 SKA3 形成截短的 SKA 复合物(残基 1 至 101) 和全长 SKA2 适合结构分析。光散射分析表明,截短的SKA复合物是同型二聚体,与全长SKA1-SKA2亚复合物的单体相反,表明二聚化需要SKA3,并且截短的SKA复合物的结构核心保留了SKA1-SKA2亚复合物的二聚体界面。全长复合体。作者以 3.3 埃的分辨率确定了截短的 SKA 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复合体包含两个螺旋束,长的和短的,方向大致彼此垂直。这些束由 3 个平行螺旋形成,每个螺旋由不同的 SKA 亚基贡献。 SKA2 与 N 端 SKA1 和 SKA3 形成卷曲螺旋结构并二聚化为 W 形核心,其中 SKA1 是桥接 SKA2 和 SKA3 相互作用的结构支架。 Jeyaprakash 等人基于截短的 SKA 复合体的核心结构(2012) 确定全长 SKA 复合体会将 W 形核心延伸约 85 埃,并且一对 SKA1 和 SKA3 C 端结构域从卷曲线圈的 2 个末端伸出。功能分析表明,SKA1 和 SKA3 的 C 端结构域是 SKA 复合体在体内发挥功能所必需的,因为它们在连接到卷曲螺旋核心时会产生微管结合界面。此外,突变分析表明,结构中的二聚化界面是SKA复合物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正常发挥功能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