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 SSS1

窦性心律,先天性缺失
窦房结疾病,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先天性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综合征

有证据表明先天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SSS1) 是由染色体 3p22 上的 SCN5A 基因(600163) 的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术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由窦房结功能障碍引起的多种病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晕厥、晕厥前期、头晕和疲劳。心电图通常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或窦房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缓共存(“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在这种疾病中也很常见。 SSS 最常发生在患有潜在心脏病或既往心脏手术的老年人中,但也可能发生在没有心脏病或其他促成因素的胎儿、婴儿或儿童中,在这种情况下,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Benson等人,200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遗传异质性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SSS2;163800) 是由 HCN4 基因(605206) 突变引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SSS3;614090) 的易感性受到 MYH6 基因(160710) 变异的影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SSS4;619464) 是由 GNB2 基因(139390) 突变引起的。

▼ 临床特征

沃德等人(1984) 描述了一对年龄分别为 15 个月和 3.5 岁的兄妹,患有心房停搏和兴奋不振。男孩尸检显示心房和心室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本森等人(2003)报道了来自3个家庭的5名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SS的儿童,其特征为窦性心动过缓、P波缺失、心房兴奋性、QRS波持续时间延长、希氏心室传导时间延长和心室逸搏节律。发病年龄为 2 至 9 ,在生命的第一个十年中,该疾病从心动过缓进展为心房兴奋性。没有患者有心脏病的其他证据。

▼ 遗传

Benson 等人报告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家族遗传模式(2003)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分子遗传学

Benson 等人对来自 3 个家族的 5 名患有先天性 SSS 的儿童进行了研究(2003) 鉴定了 SCN5A 基因中 6 个不同突变的复合杂合性(例如 600163.0025)。杂合突变携带者没有症状,但有些人表现出潜在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亚临床证据,特别是一度心脏传导阻滞。本森等人(2003) 指出其中 2 个突变(例如 G1408R,600163.0026)以前曾与常染色体显性心脏兴奋性障碍相关。

▼ 历史

Lown(1967) 最初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描述为复律后的复杂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