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缺乏; PAFAD
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乙酰水解酶缺乏症(PAFAD) 是由 6p12 染色体上的 PLA2G7 基因(601690) 纯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缺乏会导致 PAF 水平升高,PAF 是一种趋化脂质,可激活炎症细胞、支气管收缩和气道高反应性,并可调节炎症激动剂的释放。患有 PAF 乙酰水解酶缺陷的哮喘患者可能会加重症状(Stafforini 等人,1999 年总结)。
▼ 临床特征
在日本,Miwa 等人(1988) 通过基于人群的研究,使用作者开发的方法测量酶活性,发现来自 10 个家庭的 12 个人患有血浆 PAF 乙酰水解酶缺乏症。活性模式与严重缺乏的常染色体隐性特征一致,因为假定的杂合携带者具有正常水平的酶活性的一半。不同酶活性的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的第二部分观察了 175 名哮喘儿童的血浆酶活性。在没有哮喘发作的患者中,与症状较轻的患者相比,严重组的 PAF 乙酰水解酶活性降低。然而,哮喘发作患者和未发作哮喘患者之间的酶活性没有显着差异。与症状轻微或无哮喘的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发生PAF乙酰水解酶缺乏症的概率明显更高。该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并非所有 PAF 乙酰水解酶缺乏症患者都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 Miwa 等人(1988) 得出结论,这种酶的活性低或不足可能会导致哮喘儿童出现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 遗传
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缺乏症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Stafforini 等,1996)。
▼ 分子遗传学
在日本家庭中,斯塔福里尼等人(1996) 表明这种遗传缺陷是 PLA2G7 基因(V279F; 601690.0001) 突变的结果,并且该突变完全消除了酶活性。他们估计 27% 的日本人是杂合突变,而在来自北美的 108 个人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研究结果表明,PAF 降解能力下降可能会导致其积累,引发或放大哮喘反应。 Nadel(1996) 讨论了这些发现,并指出即使杂合子活性的小幅下降也可能在炎症反应存在时产生显着的生理效应。
平本等人(1997) 和 Jang 等人(2006) 提出的证据表明 V279F 等位基因可能在中风或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
萨莱欣等人(2017) 对巴基斯坦心肌梗死风险研究(PROMIS) 中 10,503 名成人参与者的蛋白质编码区进行了测序,该研究旨在了解南亚个体心脏代谢疾病的决定因素。他们鉴定出 2 名参与者为剪接位点突变 c.663+1G-A(601690.0004) 纯合子,以及 106 名参与者为杂合子突变。纯合性与可溶性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 缺乏酶活性相关。基因型和酶活性之间存在剂量依赖性反应关系。
▼ 群体遗传学
美轮等人(1988) 发现 4% 的日本人缺乏 PAF 乙酰水解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