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4 RNA 聚合酶 II,TATA 框结合蛋白相关因子,135-KD; TAF4
TAF4A RNA 聚合酶 II,TATA 框结合蛋白相关因子,135-KD; TAF4A
塔塔框结合蛋白相关因子 C1; TAF2C1
TAF2C
TBP 相关因子,RNA 聚合酶 II,130-KD; TAFII130
TAFII135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TAF4
细胞遗传学位置:20q13.33 基因组坐标(GRCh38):20:61,974,798-62,065,881(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转录因子 TFIID 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由 TATA 框结合蛋白(TBP;600075)和多个 TBP 相关因子(TAF;参见 313650)组成。塔内塞等人(1996) 克隆了编码人类 TFIID 复合物 2 个亚基的 cDNA:TAFII130(也表示为 TAF2C1)和 TAFII100(TAF2D;601787)。代表人 TAFII130 的最长部分 cDNA 编码预测的蛋白质 C 端 947 个氨基酸和 1.4 kb 3 引物非翻译序列;该 cDNA 似乎缺失 TAFII130 的大约 100 个 N 端氨基酸。塔内塞等人(1996) 表明重组 TAFII100 和 TAFII130 与内源 TAF 和 TBP 结合,在转染的 293 细胞中形成 TFIID 复合物。他们的实验还表明 TAFII130 作为 Sp1 的直接共激活剂靶标的作用(189906)。另请参见 TAF2C2(601689)。
通过生化纯化和基因组筛选,Mengus 等人(1997)获得了编码TAF2C1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预测,这个由 1,083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含有与 TAF2C2 高度同源的 C 末端结构域和中心区域。发现 TAF2C1 表达通过 C 端配体结合结构域中的激活功能 2 增强 II 类核受体 RAR(参见 180240)、THRA(参见 190120)和 VDR(601769)的反式激活。
▼ 测绘
国际辐射混合测绘联盟将 TAF4(TAF2C1) 基因测绘到 20 号染色体(stSG44145)。
▼ 基因功能
至少 8 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编码聚谷氨酰胺(polyQ) 片段的 CAG 重复序列的扩展所致。这些疾病包括亨廷顿病(143100) 和几种形式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关于这些疾病中神经退行性变的分子机制,Shimohata 等人(2000) 发现扩展的 PolyQ 片段优先与 TAFII130 结合,TAFII130 作为 cAMP 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 123810) 依赖性转录激活的共激活剂参与;这种结合导致 CREB 依赖性转录激活的强烈抑制。这种抑制和由 polyQ 延伸诱导的细胞死亡通过 TAFII130 的共表达得以恢复。结果表明,TAFII130 与扩展的 PolyQ 片段结合对转录的干扰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病机制。
杜纳等人(2002) 报道亨廷顿蛋白(HTT: 613004) 与转录激活剂 SP1(189906) 和共激活剂 TAFII130 相互作用。 SP1 和 TAFII130 在野生型和 HD 转基因小鼠培养的纹状体细胞中的共表达可逆转突变亨廷顿蛋白引起的多巴胺 D2 受体基因的转录抑制,并保护神经元免受亨廷顿蛋白诱导的细胞毒性。此外,可溶性亨廷顿蛋白突变体抑制了HD患者死后脑组织中SP1与DNA的结合。
张等人(2003) 证明 ZBP89(ZNF148; 601897) 抑制 SP1 介导的波形蛋白(193060) 启动子的激活。 TAFII130 与 ZNF148 和 SP1 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可挽救表达。由于 ZNF148 和 TAFII130 都与 SP1 富含谷氨酰胺的区域相互作用,Zhang 等人(2003) 假设这些蛋白质可能竞争 SP1 结合。
▼ 生化特征
冷冻电子显微镜
比尼奥塞克等人(2013) 展示了人类核心-TFIID 复合物的结构,由 TAF4、TAF5(601787)、TAF6(602955)、TAF9(600822) 和 TAF12(600773) 各 2 个拷贝组成,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在 11.6-埃分辨率。该结构揭示了 2 倍对称、交错的结构,具有明显的突起,容纳了 TAF 的所有保守结构特征,包括组蛋白折叠。比尼奥塞克等人(2013) 进一步证明,1 TAF8(609514)-TAF10(600475) 复合物的结合破坏了核心-TFIID 的原始对称性。比尼奥塞克等人(2013) 提出,通过增加剩余的 TAF 和 TBP 各 1 个拷贝,由此产生的不对称结构可作为功能支架来使 Holo-TFIID 组装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