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CONI 贫血,补充组 E; FANCE

FACE

范可尼贫血补充组 E 是由染色体 6p21 上的 FANCE 基因(613976) 纯合突变引起的。

▼ 说明

范可尼贫血(FA) 的特点是骨髓衰竭、发育异常、癌症倾向和细胞对 DNA 交联剂(如丝裂霉素 C)过敏(de Winter 等人总结,2000 年)。

有关范可尼贫血遗传异质性的其他一般信息和讨论,请参阅 227650。

▼ 临床特征

乔恩杰等人(1995) 提出了范可尼贫血第五种亚型的证据,指定为 E 组。Buchwald(1995) 指出,31 名患者中有 6 名(12.7%) 可归为 E 组。FACE 组被定义为不同于 A 组( 607139)、B(300514)、C(227645) 和 D(227646),并且本身可能是异构的。

韦格纳等人(1996)还描述了第五范可尼贫血补充组。他们的第一位患者是一名土耳其男孩,表现为精神运动迟缓、生长迟缓、骨龄迟缓、短头畸形、眼距过低、内眦赘皮、并指、短指畸形、肾异位和隐睾。此外,左拇指双远端指骨和右手拇指发育不全,可见不对称骨骼异常。该疾病的典型血液学特征出现于 2.5 岁时,即初次诊断后约 1 年。细胞遗传学研究证实了临床诊断,并揭示了自发的染色体不稳定和对交联剂二环氧丁烷和 Trenimon 的过敏。该患者的研究结果与其他范可尼贫血患者报告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在鉴定出第一例 FACE 患者(Joenje,1996)后,又鉴定了其他患者,其细胞系与 A-D 组互补。为了评估他们可能被分配到 E 组,Joenje 等人(1997) 通过将合适的选择标记引入原始 FACE 细胞系和 3 个分类为非 ABCD 的细胞系,扩展了互补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细胞系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新的互补组,这意味着范可尼贫血中至少存在8个互补组,包括FACF、FACG和FACH 3个新组。

▼ 测绘

韦斯菲斯等人(1999) 报道了使用纯合性作图和遗传连锁分析将 FANCE 基因座定位到 6p22-p21,间隔为 18.2 cM,两侧为标记 D6S422 和 D6S1610。通过细胞融合和互补分析将三个小家族分配到FA-E组。研究表明,即使来自少数家庭的数据也可以成功地用于绘制遗传异质性疾病的基因图谱。当时,8个已知互补组中的4个已被定位到特定位点,并且其中3个的特定基因已被分离出来。

▼ 分子遗传学

de Winter 等人在 3 名范可尼贫血患者中,其中 2 名来自土耳其,1 名来自孟加拉国(2000) 鉴定了 FANCE 基因的纯合突变(613976.0001-61397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