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性视网膜炎 41; RP41
视网膜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 PROMININ 相关
有证据表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素性视网膜炎 41(RP41) 是由染色体 4p15 上的 PROM1 基因(604365) 纯合突变引起的。
有关色素性视网膜炎的表型描述和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268000。
▼ 临床特征
莫等人(2000) 报道了一个印度近亲家庭,其中 8 名同胞中有 4 名患有夜盲症,并且从小就丧失周边视力,并在 30 岁时发展为严重的视力障碍和视网膜电图(ERG) 消失。眼底检查发现动脉狭窄、视盘苍白、色素沉积和黄斑变性。一位姐妹的一只脚也患有多趾症。多指畸形和视网膜变性是 Bardet-Biedl 综合征的表现(参见 209900);然而,提交人指出,该家庭中不存在该疾病的任何其他表现。
张等人(2007) 描述了一个巴基斯坦近亲家庭患有严重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并伴有黄斑变性。 ERG 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反应在第二个十年消失了。眼底检查显示所有 6 名受影响个体的蜡质苍白椎间盘、视网膜动脉明显变细、黄斑变性以及视网膜中周边典型的骨针状色素沉着。脉络膜毛细血管和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萎缩使得 40 岁以上患者能够看到大脉络膜血管。受影响的个体均未患有多指或其他系统异常。
▼ 测绘
莫等人(2000)在患有视网膜变性的印度近亲家庭中进行了连锁分析,并将基因座缩小到染色体4p。 D4S1602 远端的标记形成与该疾病共分离的单倍型。交叉表明关键区域位于 D4S2960 的近端和 D4S1567 的远端。发现该区域与 4p16.3 处的远端 PDEB(180072) 区域和 4p12-cen 处的近端 CNGA1(123825) 区域不同;这两个基因先前都与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变性有关。 PROM1 基因内的标记在 theta = 0.00 时获得 2 点最大 lod 分数 3.17。
张等人(2007) 对患有严重色素性视网膜炎的巴基斯坦近亲家庭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并将该疾病定位到 D4S1599 和 D4S405 之间的 4p16-p14 染色体 34.7-cM 区域(D4S403 和 D4S391 的最大 lod 得分为 3.96,theta = 0) 。
▼ 分子遗传学
Maw 等人在患有视网膜变性的印度近亲家庭成员中进行了研究(2000) 鉴定了 PROM1 基因(604365.0001) 中 1 bp 缺失的纯合性,预计会导致蛋白质截短。在 97 个印度对照组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
在一个患有严重色素性视网膜炎的巴基斯坦近亲家庭的所有 6 名受影响成员中,Zhang 等人(2007) 鉴定了 PROM1 基因中无义突变的纯合性(604365.0002)。 6 个未受影响的家庭成员中有 5 个是杂合突变,而在来自同一地区的 192 个种族匹配的无关对照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