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 III,RNA,F 亚基; POLR3F
RNA 聚合酶 III,39-KD 亚基; RPC39
RNA 聚合酶 III,C6 亚基; RPC6
DNA 定向 RNA 聚合酶 III,亚基 F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POLR3F
细胞遗传学位置:20p11.23 基因组坐标(GRCh38):20:18,467,390-18,484,646(来自 NCBI)
▼ 说明
RNA 聚合酶 III(Pol III) 包含至少 16 个亚基,并转录产生小结构 RNA(如 tRNA)的基因。 POLR3F 编码全酶特定启动子指导的转录起始所需的 Pol III 亚复合体的亚基(Wang 和 Roeder,1997)。 RNA 聚合酶 III 还充当先天胞质 DNA 传感器,检测富含 AT 的 DNA(Carter-Timofte 等人总结,2018)
▼ 克隆与表达
Wang 和 Roeder(1997) 从 HeLa 细胞 cDNA 文库克隆了人类 POLR3F,他们将其称为 RPC39。推导的 317 个氨基酸蛋白质的计算分子量为 36 kD。 RPC39 与其可能的酵母直系同源物 Rpc34 有 27% 的同一性。二维 PAGE 表明 RPC39 的表观分子质量为 39 kD。
▼ 基因功能
Wang 和 Roeder(1997) 使用 4M 尿素或 0.5% 肌氨酰从纯化的人 RNA Pol III 的核心复合物中分离出一个亚复合物。该复合体包含 RPC39、RPC32(617456) 和 RPC62(617454)。缺乏子复合物的核心复合物能够在转录延伸和终止中发挥作用,但不能准确地启动转录。天然亚复合物以及重建的重组 3 亚基亚复合物与起始因子 TFIIIB90(BRF1; 604902) 和 TATA 结合蛋白(TBP; 600075) 相互作用,当与核心 RNA Pol III 复合物结合时,恢复了准确的转录起始。蛋白质下拉分析表明 RPC39 与 TGIIIB 和 TBP 相互作用。
▼ 测绘
Hartz(2017) 根据 POLR3F 序列(GenBank AK096684) 与基因组序列(GRCh38) 的比对,将 POLR3F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20p11.23。
▼ 分子遗传学
在患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特异性免疫缺陷 101(IMD101; 619872) 的同卵双胞胎姐妹(P1 和 P2)中,Carter-Timofte 等人(2018) 鉴定出 POLR3F 基因中的杂合错义突变(R50W; 617455.0001)。该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在gnomAD和ExAC数据库中不存在。该突变遗传自他们的父亲,父亲有中风病史,回顾起来可能与 VZV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有关。来自 P1 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对 Pol III 激动剂聚(dA:dT)(富含 AT 的 VZV 基因组的组成部分)的 IFNB(147640)、TNFA(191160) 和 CXCL10(147310) 反应显着受损。感染 VZV 后,患者细胞还表现出炎症细胞因子 TNFA 和 IL6(147620) 的产生受损。 VZV 感染增加了病毒立即早期基因 Orf63 的表达,表明与对照相比病毒复制增加。
▼ 等位基因变异体(1 个选定示例):
.0001 免疫缺陷 10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1 个家族)
POLR3F、ARG50TRP
Carter-Timofte 等人在患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特异性免疫缺陷 101(IMD101; 619872) 的同卵双胞胎姐妹(P1 和 P2)中表现为成人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并伴有反复发作的中风样发作(2018) 在 POLR3F 基因中鉴定出杂合 c.148C-T 转换(c.148C-T, NM_001282526.1),导致 arg50 到 trp(R50W) 取代。该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并经桑格测序证实的,在gnomAD和ExAC数据库中不存在。该突变遗传自他们的父亲,父亲有中风病史,回顾起来可能与 VZV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有关。来自 P1 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对 Pol III 激动剂聚(dA:dT)(富含 AT 的 VZV 基因组的组成部分)的 IFNB(147640)、TNFA(191160) 和 CXCL10(147310) 反应显着受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患者细胞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也受到损害。 VZV 感染增加了病毒立即早期基因 Orf63 的表达,表明与对照相比病毒复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