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营养不良,图案,3; MDPT3
马提尼克岛皱纹视网膜色素上皮病
有证据表明 3 型黄斑营养不良(MDPT3) 是由 3p21 号染色体上的 MAPKAPK3 基因(602130) 杂合突变引起。据报道,就有这样一个家庭。
▼ 说明
3 型图案化黄斑营养不良(MDPT3),也称为马提尼克皱纹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出现在生命的第四或第五个十年,其特征是“干燥的沙漠土地”。眼底的模式,最初涉及后极,并从颞中央凹进展到视网膜周边。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或萎缩性纤维性黄斑疤痕可导致 50 岁后视力下降。晚期 MDPT3 包括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 死亡而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参见 268000) 样表型和感光细胞。眼底检查中观察到的干燥沙漠土地图案对应于 Bruch 膜和 RPE 的不规则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中观察到的 RPE 呈扇形隆起(“起皱”)。在营养不良的临床前和早期阶段,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可能是正常的,但后来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反应严重降低,与最终状态下进行性感光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一致(Meunier 等人的总结,2016)。
有关模式性黄斑营养不良的遗传异质性的一般表型描述和讨论,请参阅 MDPT1(169150)。
▼ 临床特征
让-查尔斯等人(2013)描述了一种“起皱的”结构。研究人员对来自西印度群岛马提尼克岛的 10 名 3 代以上受影响个体以及 1 名无关患者的 RPE 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家庭中最年轻的一代中,对一名无症状的 37 岁男子、他 30 岁的姐姐和他们 20 岁的表弟进行检查,发现后极(颞侧)有深白色线网。 1 名患者出现中央凹,另外 2 名患者出现近乳头状。受影响区域的 OCT 显示轻微变化,RPE 呈弥漫性扇贝状浅抬高。在中间一代,4名同胞和一名年龄从50岁到63岁的表弟在后极和中周的RPE中显示出深网状图案,其特征是白线网络,显示出与一些深色多环点相关的超自发荧光。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眼底有类似鳄鱼皮的皱纹;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也显示出这种皱纹图案,但不太清楚,并且仅出现在序列的后期。 OCT RPE 图证实了 RPE 上白线的皱纹图案的定位,并且由于 RPE 的扇形隆起,外核层的厚度不规则。第五个同胞是一名 59 岁女性,视力下降,黄斑出现大面积地理性萎缩; OCT 显示黄斑区视网膜萎缩并伴有外层视网膜空洞。年龄最大的患者是第一代的86岁祖母,视力严重丧失,仅具有光感,周边有色素聚集,局灶性区域有白色深网纹。这名无关的患者是一名女性,43 岁就诊,已接受随访 20 年;她显示出近中心凹的白色深层网络,右眼视力下降,观察到纤维血管疤痕。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使 4 名患者的病情复杂化,其中包括一名无关的女性;另一名患者有中心凹纤维血管疤痕,可能代表晚期 PCV 病变。作者注意到,PCV 在黑人患者中更为常见,并且在法属西印度群岛很常见,因此作者认为 PCV 与皱纹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的关联可能是巧合。让-查尔斯等人(2013) 将这种疾病称为“马提尼克皱纹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
莫尼耶等人(2016) 研究了 Jean-Charles 等人报告的来自马提尼克岛的 42 名家庭成员(2013),并指出所有 14 名临床受影响的个体就诊时年龄均超过 30 岁。 28名无症状家庭成员中,12人年龄超过30,眼底均正常。
▼ 分子遗传学
Jean-Charles 等人先前报道,在来自马提尼克岛的一个患有 MDPT3 的第三代大家庭中(2013),Meunier 等人(2016) 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并鉴定了 MAPKAPK3 基因(L173P; 602130.0001) 中与疾病分离的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仅存在于 1 名无症状家庭成员中,她是一名 21 岁女性,可能处于疾病的临床前阶段;所有 12 名年龄超过 30 岁的无症状个体均不携带该突变。在 40 岁以上马提尼克岛个体的 140 个对照等位基因中或公共变异数据库中均未发现该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