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 D 合成酶,造血; HPGDS
PGDS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HPGDS
细胞遗传学位置:4q22.3 基因组坐标(GRCh38):4:94,298,535-94,342,836(来自 NCBI)
▼ 说明
造血前列腺素(PG) D 合酶(PGDS) 是免疫系统和肥大细胞中产生 D 和 J 系列前列腺素的关键酶。 PGDS 将环加氧酶(参见 176805)衍生的前列腺素 H2 代谢为 PGD2,PGD2 脱水为具有免疫活性的环戊烯酮 PG(Trivedi 等,2006)。
▼ 克隆与表达
金冈等人(1997) 克隆大鼠造血 Pgds。他们表示,这种酶是在脊椎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个σ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全长 Pgds cDNA 编码 199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计算分子量为 23 kD。第一个 N 末端甲硫氨酸从成熟酶上切下。大鼠组织的 Northern 印迹分析仅在脾脏和输卵管中检测到 Pgds 高水平表达。造血 Pgd 的氨基酸序列与 α、mu、pu、σ 和 theta 类的所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同工酶相似。
Kanaoka 等人通过使用大鼠 Pgds cDNA 筛选人类肝脏基因组文库和小鼠基因组文库,然后使用特定引物进行 RACE(2000) 分离出编码 PGDS 的 cDNA。推导的199个氨基酸的人类蛋白与小鼠蛋白有79%的相同性,并且两者都具有与大鼠蛋白相似的结构和催化特性。人体组织的 Northern 印迹分析显示 1.2-和 2.0-kb PGDS 转录物广泛表达,在胎盘、肺和胎儿肝脏中表达最强,表明在造血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小鼠转录物仅在输卵管和皮肤中检测到,而在大鼠中脾脏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输卵管、胸腺、骨髓和回肠。
乔西等人(2001)获得了编码PGDS的源自人胎盘的cDNA。人类 PGDS 蛋白与大鼠蛋白有 82% 相同,并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谷胱甘肽(GSH) 结合位点。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在大鼠脾脏和骨髓中表达最高,而定量RT-PCR无法检测到人类这些组织中的表达。在人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和胎盘中表达最高,在肺中表达水平中等,而在大鼠中未检测到表达的组织。
▼ 生化特征
晶体结构
金冈等人(1997) 在 2.3 埃分辨率下测定了大鼠造血 Pgds 的晶体结构以及与谷胱甘肽复合时的 3 维结构。其晶体结构将造血 Pgds 归入 σ 类。然而,发现结合的谷胱甘肽附近的显着裂缝是独特的,并且将 Pgds 与其他谷胱甘肽-S-转移酶区分开来。金冈等人(1997) 指出,裂口的特征表明了 PGH2 结合的假定模式,并提供了对 PGH2-PGD2 异构酶机制的深入了解。
▼ 基因功能
马哈茂德等人(1997) 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巨核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会导致 PGDS 活性增加。然而,血小板中未检测到 PGDS。
乔西等人(2001) 表明,与大鼠酶相比,人类 PGDS 酶对某些芳基氢化物表现出较低的转移酶活性,并且对 GSH 具有更高的 Km 值。他们预测,人类酶相对于大鼠酶的 lys41-to-glu 或 pro44-to-ser 变化可能会引发对 GSH 结合的第二个球效应。
李等人(2003) 表明 RASGRP4(607320) 通过 PGDS 在肥大细胞中调节前列腺素 D2 的合成。
▼ 基因结构
金冈等人(2000) 确定 PGDS 基因有 6 个外显子,跨度 41 kb。
▼ 测绘
使用 FISH,Kanaoka 等人(2000) 将单拷贝 PGDS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4q21-q22。他们将小鼠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3D-E。
▼ 动物模型
特里维迪等人(2006) 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Pgds-null 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其特征是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急性炎症反应。从突变小鼠中分离出的淋巴细胞显示出过度增殖和 IL2(147680) 合成效应增加,而 15d-PGJ2 通过抑制 NF-kB(164011) 激活可以挽救这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PGDS 可能充当内部制动信号,对于解决 Th1 驱动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