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病样 3; HDL3
亨廷顿病样神经退行性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细胞遗传学位置:4p15.3 基因组坐标(GRCh38):4:11,300,001-21,300,000
▼ 临床特征
阿尔-塔汉等人(1999) 描述了一个患有常染色体隐性亨廷顿病(143100) 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沙特家庭。 10 名兄弟姐妹中的 5 名(3 名姐妹和 2 名兄弟)来自近亲婚姻,其临床和放射学特征类似于青少年亨廷顿病。这种疾病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精神恶化、言语障碍、肌张力障碍以及其他锥体外系和锥体特征。分子研究排除了亨廷顿病。先证者是一名 18 岁男性,具有正常的早期里程碑,包括运动和语言发育。 5岁时,他的言语逐渐变得不连贯,手部动作变得笨拙,步态不稳。此后不久,他开始出现四肢和躯干不自主运动,导致姿势变形。 12岁时,他变得哑巴,只能坐在轮椅上,并开始出现上肢强直性运动,双眼上翻。
坎布里斯等人(2000) 研究了一个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进行性神经退行性亨廷顿样疾病影响的近亲家庭。该疾病在大约 3 至 4 岁时出现,其特征是锥体和锥体外系异常,包括舞蹈症、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定、痉挛、癫痫发作、沉默症和智力障碍。脑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进行性额叶皮质萎缩和双侧尾状核萎缩。亨廷顿病 CAG 三核苷酸重复分析排除了青少年发病的亨廷顿病,因为所有受影响的个体的重复次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 测绘
Kabouris 等人报道,在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进行性神经退行性亨廷顿样疾病的近亲家庭中(2000),在 20 个信息丰富的减数分裂中,该疾病与亨廷顿基因座之间仅存在 4 个重组事件(theta 为 0.2),表明该疾病基因座定位于 4p。最初使用标记 D4S2366 在 4p15.3(lod 为 3.03)处实现连锁。连锁位点的高密度作图导致标记 D4S431 和 D4S394 的纯合性,跨越 3 cM 区域。纯合区间的最大对数得分为 4.71。远端 D4S2366 和近端 D4S2983 标记的杂合性将最大定位间隔定义为 7 cM。在位于连锁区间的已知基因中,最有可能的候选基因 DRD5(126453) 被排除在外,因为所有 5 个受影响的家族成员对于基因内二核苷酸重复都是杂合的。
Lesperance 和 Burmeister(2000) 指出了 Kabouris 等人报道的与 4 号染色体连锁的证据中的弱点(2000)。
▼ 命名法
在与 HUGO 命名委员会协商后,Margolis 等人(2001) 提出对应到 20p 的疾病应指定为亨廷顿病样 1(HDL1; 603218);他们所描述的疾病与 20p 和 4p 均无关,应被指定为亨廷顿病样 2(HDL2;606438);并且此处描述的疾病应指定为亨廷顿病样 3(HD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