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粒糖蛋白 3; DSG3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PVA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DSG3

细胞遗传学位置:18q12.1 基因组坐标(GRCh38):18:31,447,741-31,478,702(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寻常型天疱疮(PV; 169610) 和落叶型天疱疮(PF) 是皮肤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目标抗原为桥粒钙粘蛋白桥粒芯糖蛋白亚家族的 2 个不同成员:寻常型天疱疮抗原(PVA 或桥粒芯糖蛋白-3) PF 中 PV 和桥粒芯糖蛋白 I 的关系(Amagai 等,1991)。在寻常型天疱疮中,针对 PVA(一种角质形成细胞表面 130-kD 糖蛋白)的自身抗体会导致细胞间粘附丧失。天井等人(1991) 使用亲和纯化的寻常型天疱疮 IgG 从人角质形成细胞表达文库中分离出包含 PVA 完整编码序列的 cDNA。 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PV mRNA仅在复层鳞状上皮中表达。 PVA 的推导氨基酸序列显示出与 Ca(2+) 依赖性细胞粘附分子的钙粘蛋白家族成员显着同源,最显着的是与桥粒芯糖蛋白-1(DSG1; 125670) 的同源性。

▼ 基因结构

筒仓等人(1996)从人肺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文库中克隆了人DSG3基因。该基因由 15 个外显子组成,跨度超过 23 kb。虽然 DSG3、牛 DSG1 和其他经典钙粘蛋白的外显子大小非常相似,但它们的内含子大小却相差很大。对外显子 1 上游 2.8 kb 基因组 DNA 进行测序,鉴定出几个假定的顺式调控元件。引物延伸和 RT-PCR 分析表明有 3 个潜在的转录起始位点:相对于假定的翻译起始位点,主要位点位于 -109 位置,2 个次要位点位于 -140 和 -88 位置。该启动子区域富含 GC,且不含 TATA,与其他哺乳动物钙粘蛋白启动子类似。 Silos 等人使用一系列删除克隆(1996)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行了平行瞬时转染。他们的结果表明 DSG3 启动子在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具有活性,并且精细作图鉴定了位于 -200 至 -170 的 30 bp 片段,能够赋予表皮特异性表达。

▼ 测绘

Arnemann 等人在种间体细胞杂交研究中使用 PCR 测定(1992) 证明 DSG3 基因与 DSG1 和 DSG2(125671) 的基因一样,位于 18 号染色体上。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Wang 等人(1994) 将 DSG1 基因和 DSG3 基因对应到 18q12。此外,这两个基因都定位在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的 320 kb 基因组片段上。石川等人(1994) 克隆了小鼠基因的 cDNA,并通过种间回交分析将 Dsg3 分配到小鼠 18 号染色体的近端区域。

▼ 基因功能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白血病、卡斯尔曼病、胸腺瘤和低分化梭形细胞肉瘤等肿瘤相关。天井等人(1998) 研究了副肿瘤性天疱疮的细胞表面靶抗原。他们分别关注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的自身抗原 DSG3 和 DSG1。使用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 DSG 进行 ELISA,他们发现测试的所有 25 份 PNP 血清均呈 DSG3 阳性,25 份中有 16 份呈 DSG1 阳性。所有 12 份 PNP 血清均检测了免疫沉淀 DSG3。通过免疫吸附去除抗 DSG3 自身抗体,消除了 PNP 血清在新生小鼠中诱导皮肤水疱的能力;从 PNP 血清中纯化的抗 DSG3 自身抗体可诱导新生小鼠出现皮肤水疱。因此,DSG3和DSG1是PNP的靶抗原,PNP血清中针对DSG3的IgG自身抗体在角质形成细胞粘附丧失和起泡中发挥致病作用。

▼ 分子遗传学

Kim 等人在一名患有口腔和喉粘膜棘层松解性水泡的 1 岁韩国女孩中(ABOLM; 619226)(2019) 鉴定了 DSG3 基因(R287X; 169615.0001) 中的无义突变的纯合性,该突变与疾病分离,并且在公共变异数据库中未发现。

▼ 动物模型

科赫等人(1997) 表明小鼠桥粒芯糖蛋白 3 的突变导致了小鼠自然发生的表型“秃顶”。

小鼠中的链终止 Dsg3 突变(秃顶)具有与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相似的表型,产生的多肽缺乏大部分细胞质结构域,包括斑珠蛋白结合位点。与掌跖纹状角化病(SPPK;参见 148700)相反,该突变是隐性的(Koch 等,1997)。 Rickman 等人描述的突变(1999) 类似于在转基因小鼠中设计的具有 N 末端缺失的显性 Dsg3 突变(Allen 等人,1996)。有趣的是,小鼠的爪子受影响最大,那里的表皮增厚,桥粒破裂。

梅里特等人(2002) 使用 keratin-1(KRT1; 139350) 启动子将人 DSG3 过表达靶向小鼠的基底上表皮。从大约 12 周龄开始,转基因小鼠出现皮肤剥落,并伴有表皮脓疱和毛发稀疏。受影响区域的组织学分析显示棘层肥厚、颗粒过多、角化过度、局部角化不全和毛囊异常。电子显微镜显示 DSG3 掺入桥粒中,看起来正常;然而,桥粒之间有较大的细胞间隙,导致轻度表皮海绵质增生。表皮过度增殖,分化异常,多种角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

▼ 等位基因变异体(1 个选定示例):

.0001 口腔和喉粘膜出现棘层松解性水泡(1 名患者)
DSG3、ARG287TER

Kim 等人在一名患有口腔和喉粘膜棘层松解性水泡的 1 岁韩国女孩中(ABOLM; 619226)(2019) 鉴定了 DSG3 基因中 c.859C-T 转变的纯合性,导致 arg287 至 ter(R287X) 取代。她未受影响的父母都是该突变的杂合子,千人基因组计划或 ESP 数据库中未发现这种突变。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研究表明DSG3在患者皮肤和口腔粘膜的表皮中不表达。然而,患者皮肤中的 DSG1(125670)、DSC2(125645) 和 DSC3(600271) 以及患者粘膜中的 DSC2 和 DSC3 上调,表明 DSG3 的缺失可能诱导其他桥粒钙粘蛋白的代偿性过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