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锤体和动粒相关复合体,亚基 1; SKA1
纺锤体和着丝粒相关蛋白 1
18 号染色体开放解读码组 24; C18ORF24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SKA1
细胞遗传学位置:18q21.1 基因组坐标(GRCh38):18:50,375,046-50,394,168(来自 NCBI)
▼ 说明
SKA1 和 SKA2(616674) 形成有丝分裂期间染色体牢固附着到中期板微管所需的蛋白质复合物(Hanisch et al., 2006)。
▼ 克隆与表达
哈尼施等人(2006) 在人类有丝分裂纺锤体的蛋白质组学调查中鉴定了 SKA1。推导的 30 kD 蛋白质具有预测的 N 末端卷曲螺旋结构域。在有丝分裂的 HeLa 细胞中,从前期早期到后期后期,表位标记的 SKA1 定位于纺锤体微管和着丝粒/着丝粒。在间期,SKA1 广泛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数据库分析揭示了动物和植物中 SKA1 的直系同源物,但酵母中没有。
▼ 测绘
Hartz(2015) 根据 SKA1 序列(GenBank BC015706) 与基因组序列(GRCh38) 的比对,将 SKA1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18q21.1。
▼ 基因功能
Hanisch 等人使用小干扰 RNA 处理 HeLa 细胞(2006) 发现外着丝粒蛋白 HEC1(NDC80; 607272) 的耗尽,而不是其他着丝粒相关蛋白的耗尽,会减少 SKA1 的着丝粒定位。酵母 2-杂交和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 SKA1 与 2 种形式的 SKA2 相互作用。体外翻译和表位标记的 SKA1 和 SKA2 也相互作用并共定位于转染细胞的动粒处。敲低研究表明,两种形式的 SKA2 都需要 SKA1 才能稳定,而 SKA1 需要 SKA2 才能正确定位。 SKA1或SKA2的缺失并不影响着丝粒或中期板结构,但它削弱了排列染色体的附着并减慢了后期的进展,这与纺锤体检查点的持续激活相关。哈尼施等人(2006) 提出 SKA 复合体是稳定动粒-微管附着和/或检查点沉默所必需的。
▼ 生化特征
杰亚普拉卡什等人(2012) 发现全长 SKA2 以及 SKA1 和 SKA3(619247) 的 N 端部分由卷曲螺旋区域组成,并且由 SKA1 的 N 端(残基 1 至 91)和 SKA3 形成截短的 SKA 复合物(残基 1 至 101) 和全长 SKA2 适合结构分析。光散射分析表明,截短的SKA复合物是同型二聚体,与全长SKA1-SKA2亚复合物的单体相反,表明二聚化需要SKA3,并且截短的SKA复合物的结构核心保留了SKA1-SKA2亚复合物的二聚体界面。全长复合体。作者以 3.3 埃的分辨率确定了截短的 SKA 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复合体包含两个螺旋束,长的和短的,方向大致彼此垂直。这些束由 3 个平行螺旋形成,每个螺旋由不同的 SKA 亚基贡献。 SKA2 与 N 端 SKA1 和 SKA3 形成卷曲螺旋结构并二聚化为 W 形核心,其中 SKA1 是桥接 SKA2 和 SKA3 相互作用的结构支架。 Jeyaprakash 等人基于截短的 SKA 复合体的核心结构(2012) 确定全长 SKA 复合体会将 W 形核心延伸约 85 埃,并且一对 SKA1 和 SKA3 C 端结构域从卷曲线圈的 2 个末端伸出。功能分析表明,SKA1 和 SKA3 的 C 端结构域是 SKA 复合体在体内发挥功能所必需的,因为它们在连接到卷曲螺旋核心时会产生微管结合界面。此外,突变分析表明,结构中的二聚化界面是SKA复合物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正常发挥功能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