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 2; IFITM2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IFITM2
细胞遗传学位置:11p15.5 基因组坐标(GRCh38):11:307,816-309,395(来自 NCBI)
▼ 说明
1-8 基因家族包括 IFITM1(604456)、IFITM2 和 IFITM3(605579),可被 I 型(IFNA(147660)/IFNB(147640)) 和 II 型(IFNG; 147570) 干扰素高度诱导。 Lewin 等人的总结,1991)。
▼ 克隆与表达
Lewin等人通过使用与IFITM1的3-prime非翻译区相对应的探针筛选淋巴样细胞粘粒文库(1991) 分离出含有 IFITM1、IFITM2 和 IFITM3 基因的粘粒,他们将其分别命名为 9-27、1-8D 和 1-8U,位于单个 18 kb 片段中。预测的 132 个氨基酸的 IFITM2 蛋白与 IFITM3 大约 90% 相同,具有 N 端信号序列、3 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 C 端亮氨酸拉链。 C 末端的序列变异性最大。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响应 IFNA,所有 3 个 IFITM 均表达为 14-kD 蛋白,可通过等电聚焦进一步解析。
通过整体原位杂交,Lange 等人(2003) 发现小鼠 fragilis、fragilis-2 和 fragilis-3 的表达仅限于胚胎第 5.5 和 6.5 天的外胚层。到胚胎第 7.5 天,所有 3 个转录本在一群始祖原始生殖细胞中显示出可变表达,并且在胚胎第 11.5 天和 12.5 天,所有 3 个转录本都在性腺生殖细胞中检测到。这 3 个转录本在小鼠发育过程中在其他组织中显示出独特的表达模式。
▼ 基因功能
Lewin 等人通过对表达 IFITM 基因的细胞进行 Northern 印迹分析(1991) 表明 IFITM2 对 IFNA 治疗的反应不如 IFITM3 或 IFITM1。
▼ 基因结构
勒温等人(1991) 确定所有 IFITM1、IFITM2 和 IFITM3 基因均包含 2 个外显子,在启动子/增强子区域紧邻的 5-prime 侧翼序列中具有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SRE)。与具有一个 ISRE 和 2 个 CCAAT 框但缺少 TATA 框的 IFITM1 不同,IFITM2 和 IFITM3 有 2 个 ISRE 并且没有 TATA 或 CCAAT 框。
▼ 测绘
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Lange 等人(2003) 将 IFITM2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11p15.5 上的 IFITM 基因簇。基因从端粒到着丝粒的顺序为 IFITM5(614757)、IFITM2、IFITM1 和 IFITM3,簇跨度约为 26.5 kb。兰格等人(2003) 指出 IFITM2 对应到正链,所有其他 IFITM 基因对应到负链。然而,Gross(2012) 确定,除了 IFITM2 之外,基于 IFITM1 序列(GenBank BC000897) 与基因组序列(GRCh37) 的比对,IFITM1 基因也对应到正链。
兰格等人(2003) 将小鼠 Ifitm 基因簇定位到与人类染色体 11p15.5 具有同线性同源性的染色体 7F5 区域。小鼠 Ifitm 基因簇包含 5 个基因,而人类基因簇仅包含 4 个基因。
▼ 进化
通过系统发育分析,Lange 等人(2003) 发现只有 2 个小鼠 fragilis 基因,fragilis-4(Ifitm5) 和 fragilis(Ifitm3)、fragilis-2(Ifitm1) 或 fragilis-3(Ifitm2) 在小鼠和人类之间是保守的。他们认为随后的基因复制可能在两个物种中孤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