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蛋白2,酶原颗粒膜; GP2

酶原颗粒膜糖蛋白 2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GP2

细胞遗传学位置:16p12.3 基因组坐标(GRCh38):16:20,309,574-20,327,513(来自 NCBI)

▼ 克隆与表达

消化酶的酶和酶原形式储存在外分泌胰腺的分泌酶原颗粒(ZG)中。由于肽激素和胆碱能药物增强了 ZG 内容物向顶端培养基的释放,因此 ZG 构成了受调节的分泌途径中的重要储存室。酶原储存过程捕获大量细胞膜,这些细胞膜将靶向顶端质膜。福冈等(1991) 分离出编码 GP2 的狗 cDNA,GP2 是一种 75-kD 的蛋白质,代表 ZG 膜中的主要蛋白质。他们发现GP2是一种GPI(糖基磷脂酰肌醇)连接的膜蛋白,通过酶促机制从成熟酶原颗粒的膜上释放出来。福冈等(1992) 指出大鼠 GP2 和 Tamm-Horsfall 蛋白(UMOD; 191845) 的 C 端区域的蛋白质序列具有 53% 的同一性。他们报道说,这两种蛋白质都参与 pH 和离子依赖性的自缔合/分选事件,这可能在通过调节的胞吐作用靶向顶端质膜的囊泡区室的组装中发挥重要作用。 Wong 和 Lowe(1996) 报告称,预测的 530 个氨基酸的人类蛋白质序列与狗和大鼠的序列分别有 72% 和 67% 的同一性。

杨等人(2004) 在 GP2 和其他几种蛋白质中鉴定出一个具有 8 个保守半胱氨酸的结构域,他们将其命名为 D8C 结构域。 D8C结构域长约130个氨基酸,预计8个半胱氨酸形成4对二硫键。二级结构主要由β链组成。在 GP2 中,D8C 结构域位于 N 端信号序列和蛋白质 C 端一半的透明带(ZP) 结构域之间。

▼ 基因功能

哈斯等人(2009)报道GP2特异性表达于肠细胞中M细胞的顶端质膜上,充当粘膜抗原的转胞吞受体。重组 GP2 蛋白通过识别细菌外膜上 I 型菌毛的成分 FimH,选择性结合一部分共生和致病性肠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一致地,这些细菌与内源性 GP2 共定位于顶端质膜以及 M 细胞的细胞质囊泡中。此外,细菌FimH或宿主GP2的缺陷导致I型毛状细菌通过M细胞的转胞吞作用缺陷,导致派伊尔集结中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减弱。哈斯等人(2009) 得出的结论是,GP2 是 I 型绒毛细菌 M 细胞上以前未被识别的转胞吞受体,并且是对这些细菌的粘膜免疫反应的先决条件。

▼ 测绘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福冈等人(1997) 将 GP2 基因定位到人类染色体 9q21.11-q21.2。然而,Gross(2011) 根据 GP2 序列(GenBank AB035541) 与基因组序列(GRCh37) 的比对,将 GP2 基因对应到染色体 16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