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复合物 I 缺乏症,核 23 型; MC1DN23
有证据表明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型 23(MC1DN23) 是由染色体 12q22 上的 NDUFA12 基因(614530) 的纯合突变引起的。
有关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的遗传异质性的讨论,请参阅 252010。
▼ 说明
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 23 型(MC1DN23)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核编码线粒体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运动障碍表型(肌张力障碍和/或痉挛)到孤立性视神经萎缩。 MRI 结果可能包括基底神经节异常或视神经萎缩(Magrinelli 等人的总结,2022)。
▼ 临床特征
奥斯特加德等人(2011) 报道了一名 10 岁女孩,其父母是巴基斯坦近亲所生,患有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表现为 Leigh 综合征(见 256000)。患者运动发育迟缓,20 个月大时就无法行走。从 2 岁起,她的运动能力逐渐丧失,并出现脊柱侧弯和肌张力障碍。 10岁时,她发育不良,需要使用轮椅,并患有严重的肌肉萎缩和肌张力低下。注意到多毛症。视力和听力正常,她在一所特殊学校学习读书写字。
托拉科等人(2021) 报道了来自 4 个不相关的近亲家庭的 7 名患者的临床特征,这些患者的疾病发作和临床病程各不相同。患者 1 的运动技能迟缓,在 2 岁时开始行走。他在 4 岁时突然出现斜视和上睑下垂,5 岁时的脑部 MRI 显示脑干病变。 7 岁时的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水平眼球震颤,无复视或眼肌麻痹。 7 岁和 9 岁时的脑部 MRI 未显示异常信号。患者 2 一直发育正常,直到 6 岁时出现右臂肌张力障碍。她的临床症状恶化,并在 9 岁时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当时的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出痉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脑部 MRI 显示出典型的 Leigh 综合征模式。血乳酸和血浆丙氨酸升高。患者 3、4 和 5 是同胞。 3号患者一直发育正常,直到4岁时突然出现眼球震颤和右侧偏瘫。脑部 MRI 显示豆状核和脑干有异常信号。血液中的乳酸升高。她的临床症状进行性衰退,5 岁时出现躯干肌张力减退和锥体外系综合征。神经传导研究显示周围神经病变。 4 号患者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直到 9 岁时出现视力障碍。经检查,她患有锥体外系综合征,脑部 MRI 显示晶状体核受累。患者 5 在 7 岁时出现孤立性视神经萎缩。脑部核磁共振检查正常。 7 岁零 5 个月时,她没有出现任何进一步的症状。患者 6 和 7 是同胞。 6 号患者一直发育正常,直到 5 岁时出现步态异常、反复跌倒、手部运动肌张力障碍和阵发性呕吐。 11岁时,他没有认知或语言障碍,但上肢和下肢张力增加,手脚肌张力异常。 6 岁时的脑部 MRI 显示双侧豆状核和脑干信号异常。 7 号患者一直发育正常,直到 3 岁时才逐渐开始丧失运动技能。 4 岁零 8 个月时,她只能在支撑下行走或站立,并且有肌张力障碍。她还患有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血清乳酸轻度升高。
马格里内利等人(2022) 报道了来自 6 个不相关家庭的 9 名患有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的患者,其中包括 3 对同胞。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从伴有肌张力障碍和/或痉挛的运动障碍到孤立性视神经萎缩。脑部 MRI 检查显示,6 名患者出现基底神经节异常,2 名患者出现视神经萎缩。家庭内部存在显着差异;一个家庭(D 家庭)包括 2 名受影响的兄弟,在 MRI 上显示构音障碍、痉挛和基底神经节异常,以及一名无症状的姐妹,她携带与受影响的兄弟相同的 NDUFAF12 突变。
▼ 分子遗传学
Ostergaard 等人发现,一名 10 岁女孩的父母是巴基斯坦近亲,患有复合 I 缺乏症,表现为 Leigh 综合征(2011) 鉴定出 NDUFA12 基因中的纯合无义突变(614530.0001)。通过纯合性作图和候选基因测序来鉴定突变。
托拉科等人(2021) 鉴定出来自 4 个不相关的近亲家庭的 7 名 MC1DN23 患者,其 NDUFA12 基因(614530.0002-614530.0005) 存在纯合突变。这些突变是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并经桑格测序证实,在家族中随疾病而分离。
马格里内利等人(2022) 鉴定了来自 6 个不相关的近亲家庭的 9 名 MC1DN23 患者,包括 3 对同胞,其 NDUFA12 基因(614530.0005-614530.0009) 存在纯合突变。这些突变是通过一组核线粒体基因的下一代测序或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的。未进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