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H-辅酶q10氧化还原酶 Fe-S 蛋白 6; NDFS6

复合体 I,线粒体呼吸链,13-KD 亚基

HGNC 批准的基因符号:NDUFS6

细胞遗传学位置:5p15.33 基因组坐标(GRCh38):5:1,801,407-1,816,048(来自 NCBI)

▼ 说明

多亚基 NADH:辅酶q10氧化还原酶(复合物 I;EC 1.6.5.3)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的第一个酶复合物。铁硫蛋白(IP) 部分由 7 个亚基组成,包括 NDUFS6。请参阅 NDUFS1(157655)。

▼ 克隆与表达

Loeffen 等人通过 EST 数据库检索和 RT-PCR 相结合(1998) 分离编码 NDUFS2(602985)、NDUFS3(603846) 和 NDUFS6 的 cDNA,它们是 IP 级分的牛 49-kD、30-kD 和 13-kD 亚基的人类同源物。预测的 124 个氨基酸的人 NDUFS6 蛋白与牛 13 kD 蛋白具有 83% 的同一性。人 NDUFS6 的前 28 个氨基酸包含可能的线粒体靶向序列。

▼ 基因结构

斯皮格尔等人(2009) 指出 NDUFS6 基因包含 4 个外显子。

▼ 测绘

通过辐射混合分析,Emahazion 等人(1998) 将 NDUFS6 基因定位到染色体 5pter-p15.33。

▼ 分子遗传学

Kirby 等人在 2 个具有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型 9(MC1DN9; 618232) 的不相关家族中(2004) 鉴定出 NDUFS6 基因中的纯合突变,分别导致剪接异常(603848.0001) 和大缺失(603848.0002)。

Spiegel 等人发现,两名无血缘关系的婴儿均具有犹太高加索血统,因严重复合物 I 缺乏而患有致命的婴儿乳酸酸中毒(2009) 鉴定出 NDUFS6 基因中的纯合突变(C115Y; 603848.0003)。该突变是通过全基因组纯合性作图鉴定的,然后在确定的区间内对复合物 I 基因进行测序。

评论

Smeitink 和 van den Heuvel(1999) 回顾了有关人类核编码复合物 I 亚基的可用分子数据。

▼ 等位基因变异体(3 个选定示例):

.0001 线粒体复合体 I 缺陷,核型 9
NDUFS6、IVS2DS、T-A、+2

Kirby 等人在 2 名患有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型 9(MC1DN9; 618232) 的姐妹中,出生于疑似近亲结婚的土耳其父母(2004) 在 NDUFS6 基因外显子 2 的剪接供体位点鉴定出纯合 T 至 A 颠换。随后的剪接异常导致在外显子 2/外显子 3 边界插入 26 bp 的内含子物质,导致移码和过早终止密码子,预计会产生 71 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质。父母和未受影响的姐妹是突变杂合子。

.0002 线粒体复合体 I 缺陷,核型 9
NDUFS6、4.175-KB DEL、EX3-4DEL

Kirby 等人在一位患有线粒体复合物 I 缺陷核型 9(MC1DN9; 618232) 的患者中,他是澳大利亚近亲父母的独生子(2004) 鉴定了包含 NDUFS6 基因外显子 3 和 4 的 4.175 kb 缺失的纯合性。

.0003 线粒体复合体 I 缺陷,核型 9
NDUFS6、CYS115TYR

Spiegel 等人发现,两名无血缘关系的婴儿均具有犹太高加索血统,因复合物 I 缺乏(MC1DN9;618232) 导致致命的婴儿乳酸性酸中毒(2009) 鉴定了 NDUFS6 基因中的纯合 344G-A 转变,导致高度保守残基中的 cys115 至 tyr(C115Y) 取代。每个受影响的患者都有一个患有类似致命疾病的哥哥姐姐。肌肉活检中复合物 I 的活性约为 50% 或更低。在 48 名无关的犹太高加索血统个体中发现了两名突变携带者,这表明存在创始人效应。中亚高加索地区的犹太人被认为起源于伊朗南部,是一个基因隔离的社区。